
即青絲簡編。《南齊書·文王太子長懋傳》:“時 襄陽 有盜發古塚者,相傳雲是 楚王 塚,大獲寶物玉屐、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編。”參見“ 青絲簡編 ”。
“青絲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ng sī biān,其核心含義為古代用青絲(黑絲或綠絲)編連的竹簡書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南齊書·文王太子長懋傳》記載,青絲編指用青絲串聯的竹簡文獻。例如,襄陽古墓中曾出土“竹簡書、青絲編”等文物,說明其作為古代書籍的裝訂形式存在。
詞源與結構
文學與曆史用例
相關概念
“青絲簡編”是其近義詞,兩者均指代古代以絲線編連的竹簡文獻(、4、5均提及)。
該詞本義為古代竹簡的裝訂形式,後衍生出文學比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齊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青絲編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青春年華的女子梳理自己的頭發的樣子。它常常用來描述年輕女子柔美的形象,也可以指女子的美麗容貌和優雅動作。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美好形象的象征之一。
青絲編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 青:來源于“青色”,作為青年時期的象征;部首是“⻤”,總計五畫。
- 絲:指的是頭發的絲質材料;部首是“纟”,總計六畫。
- 編:指的是梳理、編織頭發;部首是“纟”,總計十畫。
青絲編的繁體寫法為「青絲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不同,青絲編的古代寫法為「靑絲編」。
1. 她梳着青絲編,優雅動人。
2. 青絲編的少女走在路上,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1. 青絲飄舞
2. 青絲如雲
3. 編發藝術
4. 青春年華
5. 微笑傾城
1. 青春年華
2. 美麗容顔
3. 動人風采
1. 白發蒼蒼
2. 老态龍鐘
3. 衰老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