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得住天的手。比喻力量巨大。 宋 辛棄疾 《一枝花·醉中戲作》詞:“千丈擎天手,萬卷懸河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新亭流涕》:“吾曹縱有擎天手,隻恐大廈終非一木支。”
“擎天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托得住天的手”,比喻擁有巨大力量或能力的人或事物。該詞通過誇張的意象,強調能夠承擔重大責任或解決關鍵問題的能力。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最早見于宋代辛棄疾《一枝花·醉中戲作》:“千丈擎天手,萬卷懸河口”,以“擎天手”與“懸河口”對仗,突出既能實幹又能雄辯的形象。明代朱鼎在《玉鏡台記·新亭流涕》中進一步延伸其内涵:“吾曹縱有擎天手,隻恐大廈終非一木支”,暗喻個人力量難以挽救整體危局。
三、結構與讀音
四、用法特征 多用于文學語境或贊譽性表達,形容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物,如領導者、英雄等。例如:“他是公司的擎天手,多次化解經營危機”。
五、延伸意義 除字面力量外,還可引申為對社會、國家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常與“棟梁”“砥柱”等詞呼應,強調其不可替代性。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擎天手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能夠托起天空的手,也用來指代能夠完成艱巨任務的人或物。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力量強大、能力卓越的人。
擎(手+力)天(大+一)手(扌+龍)。
擎天手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中,比如《紅樓夢》。擎天手一詞的來源被認為是受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關于盤古創世的故事啟發而來,盤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神,他用他的手托起了天。
擎天手在繁體字中寫作擎天手。
在古代,擎天手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龍的古代寫法可能是“竜”,而不是現代寫法中的“龍”。
他是我們團隊中的擎天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是能夠迎刃而解。
擎天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擎天手術、擎天手筆、擎天手藝。
擎天手的近義詞包括:英雄人物、能人、豪傑。
擎天手的反義詞可以是:無能、庸才、不堪一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