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謙恭的态度。 宋 陳師道 《<寇參軍集>序》:“傾家破産,急士之窮,輕身下氣,而交名勝。”
“輕身下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qīng shēn xià q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形容謙恭的态度,指人在言行中表現出低調、謙虛的姿态。部分釋義進一步延伸為: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或支持,自願降低身份,屈尊示好(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來源)。
出處與背景
源自宋代陳師道《〈寇參軍集〉序》:“傾家破産,急士之窮,輕身下氣,而交名勝。” 原指文人名士放下身段,以謙卑姿态結交賢達。
結構與用法
近義與反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成語辭典。
《輕身下氣》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态度謙虛、謹慎、不自負的行為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輕(車輪旁、8畫)、身(身字旁、7畫)、下(一字頭、5畫)、氣(氣字旁、10畫)。
來源:《輕身下氣》這個成語的出處比較難考證,但在古代文獻中有類似的表述,如孫子《孫子兵法》中的“兵貴精而不貴多,軍貴謙而不貴驕”,意思是說戰場上兵士的訓練要精細而不是人多勢衆,軍隊的操作要謙虛而不是驕傲自大。這種謙虛、低調的态度在古代就是被認為高尚、可貴的。後來這種态度逐漸被概括為“輕身下氣”。
繁體:輕身下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輕(軅身下氣)、身(辶丹人身下氣)、下(丄下氣)、氣(氣氣下)。這種寫法在古代常用,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簡化字形。
例句:他在單位才工作了幾天就能把領導和同事都照顧得很好,真是輕身下氣。
組詞:輕車熟路、輕裝上陣、輕松自在、輕而易舉。
近義詞:謙遜、謹慎、謙虛、低調。
反義詞:自負、傲慢、狂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