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酒。 宋 陸遊 《初秋小疾效俳諧體》詩:“遣悶憑清聖,忘情付黑甜。”參見“ 清聖濁賢 ”。
(2).純潔的聖人。語本《孟子·萬章下》:“ 伯夷 ,聖之清者也。” 清 陳确 《死節論》:“《論》《孟》并亟稱 夷 齊 ,不一及死。 孔 序逸民, 孟 曰清聖,推求義藴,二子生平,盡於此矣。”
“清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這一用法源自古代對酒的雅稱。漢代曾以“聖人”代指清酒,“賢人”代指濁酒(即“清聖濁賢”典故)。宋代陸遊在《初秋小疾效俳諧體》中寫道:“遣悶憑清聖,忘情付黑甜”,這裡的“清聖”即指清酒。
此義項源于《孟子·萬章下》對伯夷的評價:“伯夷,聖之清者也”,意為伯夷是聖人中清高純潔的代表。後世引申為對品德高尚、清廉正直之人的尊稱,例如清代文獻中“清聖祖”特指康熙皇帝,強調其聖明統治。
補充說明:兩個含義分别對應物質與精神層面,前者是古代文人對酒的隱喻表達,後者則承載了儒家文化中對理想人格的推崇。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指向。
清聖一詞主要指的是純潔無瑕且具有莊重威嚴的聖潔之意。這個詞常用來形容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道德。
清聖的拆分部首為⽩(bái)和囗(wéi),其中⽩為白字旁,囗為四角重(古代拆分法)。清聖的總筆畫數為10筆。
清聖是由簡體漢字演變而來的,繁體寫法為清聖。
在古代,清聖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清字的上面會多一副草字頭,而聖字則會在上面加上一個日字頭。這種古代寫法在印章和碑刻中較為常見。
他的言行清聖高貴,深受人們的敬仰。
清白、清潔、清楚、聖潔、聖人
高尚、崇高、莊重、純潔
邪惡、污濁、玷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