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頃畮的意思、頃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頃畮的解釋

頃畝。《淮南子·精神訓》“鳳凰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漢 高誘 注:“斥澤之鷃雀,飛不出頃畮,喻弱也。”參見“ 頃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頃畮"(qǐng m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頃”和“畮”(同“畝”)兩個表示土地面積的量詞組合而成,主要見于古代文獻。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頃(qǐng)

    • 本義:土地面積單位。古代1頃等于100畝(曆代具體數值略有差異)。
    • 引申義:泛指大面積的土地,或表示時間短暫(如“頃刻”)。

      來源:《說文解字》:“頃,田百畝也。”

      例證:《漢書·食貨志》:“一夫挾五口,治田百頃。”

  2. 畮(mǔ)

    • 本義:同“畝”,土地面積單位。周代1畝約合今0.29畝,後世逐漸标準化為1畝≈666.7平方米。

      來源:《說文解字》:“畮,六尺為步,步百為畮。”

      例證:《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二、複合詞“頃畮”的含義

“頃畮”作為複合詞,強調大面積的農田,常見于描述農耕、土地分配的語境:


三、古籍中的使用特點

  1. 土地計量:多用于統計田産面積(如“賜田百頃畮”)。
  2. 農業象征:常與農耕政策、民生經濟關聯,如《管子·治國》:“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頃畮之利,王之本也。”
  3. 通假現象:“畮”在部分文獻中寫作“畝”“畞”等,但意義相同。

四、現代漢語中的存續

“頃畮”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被“頃”和“畝”替代:


“頃畮”是古代土地制度的語言遺存,其核心意義指向大規模農田的計量與管理,反映了農耕文明對土地資源的重視。現代雖不再使用該複合詞,但其單字“頃”“畝”仍活躍于土地交易與農業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頃畮”是古漢語詞彙,讀音為qǐng mǔ,等同于“頃畝”,指田地面積的計量單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詞構成

    • 頃:古代面積單位,1頃=100畝(現代約合6.6667公頃)。
    • 畮:同“畝”,即田地單位。
  2. 整體含義
    合稱“頃畮”,泛指較大範圍的田地,常見于漢代文獻。例如《淮南子·精神訓》注釋中,用“頃畮”比喻鷃雀飛不出狹小範圍,象征弱小。

二、文獻例證

三、相關擴展

四、總結

“頃畮”主要用于古代土地計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被“頃畝”替代。如需查閱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淮南子》及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愛屋及烏稗耳販目白鴈表發禀贍簸揚糠粃播越蠶網趁人之危稠疊德類殿試吊場短晷放刁防汗服形蓋磨古田會議泓邃惶愕皇劫檢質禁不住淨化捐局科問鐐金遼陽列疏離珂隴山龍翔鳳翥輪歇地賣阙馬纓丹蒙面密簇缪篆目送手揮披拂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千般淺情騎揚州鶴泉客珠刃樹劍山三王墓三侑盛氣淩人升虛審權失悅是則是四施桃腮柳眼缇衣頽惰鹹海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