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民的意思、輕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民的解釋

指遊手無正業的人。《管子·七法》:“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處而重民散。” 尹知章 注:“輕民,謂為盜者,用盜緻富,故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輕民"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指從事非農業生産的流動人口(工商業者等)

    此義項源于法家思想,常帶有貶義。古代以農為本,"輕民"指脫離土地耕作、從事工商業或流動性職業的百姓。法家認為這類人群不事農耕、易遷徙,不利于國家穩定賦稅與兵源征集,故稱其為"輕"(輕浮、不穩固)。

    文獻依據:

    《韓非子·亡征》:"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末作之民"即"輕民"的同類概念)

    《商君書·外内》:"民之内事,莫苦于農……故輕治不可以使之。"(強調需用重法約束"輕民")

  2. 指社會地位低下、負擔較輕的民衆

    "輕"在此處引申為"輕微、不重要","輕民"即指不被統治者重視或承擔賦役較少的底層百姓。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相關概念延伸:

    與"輕民"相對的"重民",可指負擔重役的農民或地位重要的百姓(如《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的"民")。古代政策主張"輕徭薄賦"(減輕徭役賦稅),即針對全體民衆的"輕"化措施。

學術辨析要點:

•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語境一般用"工商業者""流動人口""底層民衆"等替代。

• 理解需緊扣"重農抑商"的古代經濟思想背景,避免脫離時代誤讀。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輕民"詞條釋義
  2.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輕"的引申義分析
  3. 陳鼓應《韓非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相關篇章注釋
  4. 高亨《商君書注譯》對"末業"與"輕治"的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輕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具有一緻性,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遊手好閑、無正當職業的人,尤其特指通過非法手段(如盜竊)謀生者。該詞最早見于《管子·七法》:“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處而重民散。”

二、曆史注解

東漢學者尹知章在《管子注》中明确注釋:“輕民,謂為盜者,用盜緻富,故處。” 這說明該詞在古代社會語境中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特指破壞社會秩序的群體。

三、延伸用法

在宋代詩詞中可見引申義,如:

  1. 陸遊《遣興》:“郡縣輕民力” —— 此處指官府輕視民衆力量
  2. 嚴遂成《況蘇州鐘》:“權輕民斯玩” —— 表達權力薄弱導緻民衆輕視法度

四、詞源解析

由“輕”(含輕視、不莊重之意)與“民”組合構成,反映古代對非生産性群體的價值判斷。需注意與現代漢語“輕視民衆”含義的區别,後者屬于現代語義演變。

注:以上解釋綜合參考《管子》原典及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辭書,欲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現代考據,可訪問相關文獻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寶糖邊防站彩鳳才藻冊勳敞豁豁茶餘飯飽城保出塵不染禱塞攧屑東抄西轉蕃嶽豐規風裳拂戾工作組果丞過頭話果子毫克諕煞華豔汲汲波波井泉局司冷丁丁蓼洲周公榴榴民生主義幕客牛牲蓬首普快翹然氣貫長虹跂躍勸沮讓德攘亂染惹濡洽三才删詩駪征瘦身鼠坻書笥燧皇素十錦胎性萬元戶畏脅斡萦無勌物狀香楮涎臉饧眼嘯風小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