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擡舉的意思、不識擡舉的詳細解釋
不識擡舉的解釋
[fail to appreciate sb's kindness] 不知道對方對他器重或不接受對方優待
這和尚好不識擡舉,我這姐姐,哪些兒不好?——《西遊記》
詳細解釋
指責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視自己對他的優待或禮遇。《封神演義》第七回:“這賤人不識擡舉!朕着美人歌舞一回,與他取樂玩賞,反被他言三語四,許多話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這都説的是甚麼話!票子傳着倒要去,帖子請着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擡舉了!”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記得幼小時候住在故鄉,每看見紳士将一點騙人的自以為所謂恩惠,頒給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謝時,則斥之曰‘不識擡舉!’”
詞語分解
- 不識的解釋 .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闵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
- 擡舉的解釋 ∶稱贊;提拔争相擡舉 ∶扶養;培養多用于近代白話擡舉成人 ∶使擡升冷空氣把暖空氣擡舉起來詳細解釋同“擡舉”。.高舉;舉起。 唐 元稹 《高荷》:“亭亭自擡舉,鼎鼎難藏擪。” 唐 羅隱 《春風》詩:“
網絡擴展解釋
“不識擡舉”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指責他人不理解或不珍視别人的善意或優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定義:指一個人未能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器重、贊揚或幫助,表現出漠視或不領情的态度。常含貶義,用于表達對他人行為的不滿。
- 字詞解析:
- “識”:認識、理解。
- “擡舉”:贊揚、提拔或優待。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自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六十四回:“這和尚好不識擡舉,我這姐姐,哪些兒不好?”()。
- 另一出處為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第七回:“這賤人不識擡舉”()。
使用場景
- 適用情境:形容對他人好意不加珍惜,如拒絕幫助、無視贊揚等。
- 感情色彩:含貶義,常用于批評或諷刺。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識好歹、不中擡舉、不受擡舉。
- 反義詞:感恩戴德、知恩圖報()。
語法與用法
- 結構:動賓式,可作謂語或定語。
- 例(作謂語):“領導提拔他,他卻不識擡舉地推辭了。”
- 例(作定語):“這種不識擡舉的行為令人失望。”
文化擴展
- 歇後語:水豆腐掉到灰裡——吹不得,拍不得(比喻難以應對不知感恩的人)()。
“不識擡舉”多用于人際交往中,強調對善意的漠視,需注意語境以避免冒犯他人。其來源與古典文學緊密相關,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知恩”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這個題目看起來好複雜!簡單地說,《不識擡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某人不懂得欣賞或珍惜他人所給予的好意或好處。下面是關于《不識擡舉》的一些詳細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手”,總共包含10個筆畫。
2. 來源:《不識擡舉》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成語中的“不識”表示“不知道”,“擡舉”表示“重視”或“器重”。
3. 繁體字:《不識擡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不識擡舉》。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不識擡舉》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5. 例句:他真是不識擡舉,居然拒絕了你的好意!
6. 組詞:有關于《不識擡舉》的組詞還有“不識時務”、“不識好歹”等。
7. 近義詞:與《不識擡舉》意思相近的成語有“不知好歹”、“不知感恩”等。
8. 反義詞:與《不識擡舉》意思相反的成語有“識大體”、“懂得感恩”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