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舉的意思、清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舉的解釋

(1).清明公正的選用或推薦。《晉書·阮籍傳》:“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廻謬恩,以光清舉。” 宋 範仲淹 《過陳州上晏相公》詩:“曩由清舉玉宸知,今覺光榮冠一時。” 宋 沉遼 《代人上太守求薦書》:“或曰閣下以某之疾為不足,以辱清舉。”

(2).清俊超逸。《世說新語·賞譽》“ 殷中軍 道 右軍 ‘清鑒貴要’” 劉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晉安帝紀》:“ 羲之 風骨清舉也。”《世說新語·文學》“人以比 王苟子 ” 劉孝标 注引 王愔 《文字志》:“ 脩 明秀有美稱,善隸行書,號曰流奕清舉。” 苟子 為 王脩 小字。 唐 高彥休 《阙史·崔起居題上馬圖》:“ 崔雍 起居,譽望清舉,尤嗜古書圖畫。”

(3).謂聲音清脆而悠揚。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建康俗尚》:“性好文學,音辭清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舉"是一個古雅而富有意蘊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其解釋均源自權威漢語辭書典籍:

  1. 形容人品性清高超逸,舉止不凡: 這是"清舉"最核心的含義。它形容一個人氣質清雅脫俗,品格高尚,行為舉止卓爾不群,不同流俗。常用于贊譽士人或隱逸之士的風度。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中文大辭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均将此義列為首要解釋。
    • 例句佐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此例中"清舉"即形容嵇康風神清朗,舉止不凡。)
  2. 形容聲音清亮高揚: 此義項相對少見,指聲音清脆、響亮,向上揚起。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中文大辭典》等亦收錄此義。
    • 例句佐證: 晉·陸機《鼈賦》:"其聲也,則贲鼓弗韻,而延露清舉。"(此處形容鼈鳴之聲清亮高亢。)

"清舉"一詞,無論是形容人的風神品格(清高超逸,舉止不凡),還是形容聲音特質(清亮高揚),其核心都在于一個"清"字——代表着純淨、高雅、不染凡塵的意境,以及一個"舉"字——蘊含着向上、超拔、卓然出衆的動态美感。它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和審美境界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清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清明公正的選用或推薦
    指人才選拔或舉薦時體現的公平、正直原則。例如《晉書·阮籍傳》記載“乞廻謬恩,以光清舉”,強調舉薦的公正性。宋人範仲淹也在詩中提及“曩由清舉玉宸知”,體現對清廉選拔的認可。

  2. 清俊超逸(形容人物風骨)
    多用于形容人的氣質高雅、風度出衆。如《世說新語》注引《晉安帝紀》描述王羲之“風骨清舉”,唐代高彥休稱崔雍“譽望清舉”,均指人物神韻清雅。

  3. 聲音清脆悠揚
    形容聲音清亮悅耳。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南方音調“清舉而切詣”,明代顧起元也以“音辭清舉”描述語言韻律之美。

二、用法與例句

三、綜合說明

該詞兼具抽象評價(如公正性)與具象描述(如聲音、外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語義演變反映了古代文化對“清”這一美學與道德範疇的重視。

如需更詳細古籍原文或現代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寶貴暴缪貝玑邊陬鼈岩炳炳撥亂反治部隊承弊成都市城臯持誦賜冰呆澀當康淡妝道傍苦李東市朝衣棼乘撫期婦師羹匙耿絜貫叙核桃蟲将惜薦數曒映急驟具茨靠譜孔懷老根人家連流遼城鶴令人注目腼貌迷花沾草木鈎子幕後偏壅品地平壤迫急鉗羅乾清宮千周切急情變輕步七阻八擋食而不知其味詩籤死聲淘氣送橫枉賊悟主香扆小馮君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