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明公正的選用或推薦。《晉書·阮籍傳》:“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廻謬恩,以光清舉。” 宋 範仲淹 《過陳州上晏相公》詩:“曩由清舉玉宸知,今覺光榮冠一時。” 宋 沉遼 《代人上太守求薦書》:“或曰閣下以某之疾為不足,以辱清舉。”
(2).清俊超逸。《世說新語·賞譽》“ 殷中軍 道 右軍 ‘清鑒貴要’” 劉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晉安帝紀》:“ 羲之 風骨清舉也。”《世說新語·文學》“人以比 王苟子 ” 劉孝标 注引 王愔 《文字志》:“ 脩 明秀有美稱,善隸行書,號曰流奕清舉。” 苟子 為 王脩 小字。 唐 高彥休 《阙史·崔起居題上馬圖》:“ 崔雍 起居,譽望清舉,尤嗜古書圖畫。”
(3).謂聲音清脆而悠揚。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建康俗尚》:“性好文學,音辭清舉。”
“清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清明公正的選用或推薦
指人才選拔或舉薦時體現的公平、正直原則。例如《晉書·阮籍傳》記載“乞廻謬恩,以光清舉”,強調舉薦的公正性。宋人範仲淹也在詩中提及“曩由清舉玉宸知”,體現對清廉選拔的認可。
清俊超逸(形容人物風骨)
多用于形容人的氣質高雅、風度出衆。如《世說新語》注引《晉安帝紀》描述王羲之“風骨清舉”,唐代高彥休稱崔雍“譽望清舉”,均指人物神韻清雅。
聲音清脆悠揚
形容聲音清亮悅耳。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南方音調“清舉而切詣”,明代顧起元也以“音辭清舉”描述語言韻律之美。
該詞兼具抽象評價(如公正性)與具象描述(如聲音、外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語義演變反映了古代文化對“清”這一美學與道德範疇的重視。
如需更詳細古籍原文或現代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史研究資料。
清舉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純淨、清潔。它可以表示事物幹淨整潔,沒有雜質或污染。
清舉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右邊是“舉”部。它共有9個筆畫。
清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周書·杜子高傳》:“亡國之臣,不可不舉也。權宜之謀,主家之舉。”清舉在繁體中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代,清舉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例如,秦代所書寫的清舉與現代相似,隻是線條更為簡約,結構更為古樸。
1. 孩子們在清舉的湖水中暢快地遊泳。
2. 她的房間總是整潔得一塵不染,簡直就像個清舉的範例。
1. 清潔:表示事物幹淨整潔、沒有污染。
2. 清澈:表示水體透明,沒有雜質。
3. 清新:表示氣味清爽、宜人。
1. 幹淨:表示沒有污染,沒有雜物。
2. 純淨:表示純粹、沒有雜質。
1. 髒亂:表示肮髒、雜亂。
2. 污染:表示受到污垢、雜質的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