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哺食的意思、哺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哺食的解釋

喂養。《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天水 平襄 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飛去。” 顔師古 注:“食讀曰飤。” 唐 賈島 《義雀行》:“雙雀抱人義,哺食勞劬劬。”

指口糧。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劉整 兄 寅 第二息 師利 ,去年十月十二日忽往 整 墅停住十二日, 整 就兄妻 範 求米六鬥哺食。”


(1).飲食。《墨子·號令》:“餔食皆於署,不得外食。”餔,一本作“ 鋪 ”。 孫诒讓 間诂:“ 畢 雲:此鋪,食字義,當作餔。”《漢書·高帝紀上》“ 呂後 因餔之” 唐 顔師古 注:“餔食之餔。 屈原 曰‘餔其糟’是也。”

(2).傍晚時吃飯。 漢 班固 《白6*虎通·禮樂》:“平旦食,少陽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餔食,少陰之始也;暮食,太陰之始也。”餔,一本作“ 晡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哺食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哺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上下文有所不同,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喂養

指喂養人或動物,尤其用于描述對幼兒或幼鳥的哺育行為。例如:

二、引申含義:口糧或飲食

在特定語境中可代指食物供給:

三、特殊用法:傍晚進食(較少見)

漢代班固《白虎通》提到“餔食”為“少陰之始”,即傍晚時分的飲食,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為罕見。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具體例句或文獻出處,可進一步查閱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哺食(bǔ shí)一詞的意思是給嬰兒或小動物提供食物。根據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哺食由“哥”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哥”部首的筆畫順序是一、丨、丶,而“口”部首的筆畫順序是一、丨。哺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哺食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哺食的寫法并未有太多變化。給嬰兒喂食的行為在古代亦稱為“哺育”,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相似,隻是書寫規範有所不同。例如,使用傳統的朝鮮半角書寫方式,哺食的寫法為「乳食」。古代也有用其他詞彙來描述哺食的行為。 一些常見的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哺食這個詞語。例如: 1. 媽媽用溫暖的奶水哺食寶寶。 2. 這隻鳥正忙着哺食它的幼崽。 根據關鍵詞哺食,我們還可以組成其他相關的詞彙,例如哺乳、哺養、哺育等。這些詞彙都與喂食、照料有關。 相對于近義詞而言,哺食的反義詞是饑餓,指的是沒有得到足夠食物而感到饑餓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