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輕賦稅。《史記·秦始皇本紀》:“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隋書·禮儀志二》:“四月後旱,則祈雨,行七事:一、理寃獄及失職者;二、振鰥寡孤獨者;三、省繇輕賦。”
“輕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減輕賦稅的政策或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輕賦(拼音:qīng fù)指政府通過減少賦稅征收來緩解民衆負擔,常見于曆史文獻中,體現統治者對民生的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賦稅制度,可參考《史記》《隋書》等文獻原文。
《輕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稅收減輕、負擔減少。
《輕賦》的部首是車(車輛),總共有10個筆畫。
《輕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中,原文是:“夫輕賦重租,則民人趨事焉。”(繁體字:夫輕賦重租,則民人趨事焉。)
《輕賦》的繁體字為「輕賦」。
在古代,「輕賦」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輕賦」的寫法為「輕賦」。
1.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為企業減輕了許多賦稅負擔。
2. 政府的輕賦政策使得農民能夠有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業生産。
3. 隨着輕賦政策的實施,企業的發展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階段。
1. 征賦:征收的賦稅。
2. 賦稅:由政府征收的財政收入。
3. 負擔:承擔的責任或壓力。
1. 輕重:指負擔或壓力的程度。
2. 減負:減輕負擔。
3. 減稅:降低稅收。
1. 重賦:指稅收加重、負擔增加。
2. 加稅:增加稅收。
3. 壓力:指負擔或壓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