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的意思、捕蛇者說的詳細解釋
捕蛇者說的解釋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記述永州(今湖南零陵)蔣某以捕蛇為業,雖有生命危險,但因捕蛇無賦稅征收之苦,仍自願繼續下去。揭露了封建社會橫征暴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發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感慨。
詞語分解
- 捕的解釋 捕 ǔ 捉,逮:捕捉。捕獲。捕殺。巡捕。緝捕。捕風捉影。 逮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網絡擴展解釋
“捕蛇者說”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于《柳河東集》。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指捕蛇者的叙述或言論(“說”為古代文體,常用于議論或記事)。
- 引申含義:通過捕蛇者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削,表達“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核心思想。
二、出處與背景
- 創作背景: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805年後),目睹當地百姓因苛捐雜稅生活困苦,借捕蛇者蔣氏的經曆批判時政。
- 核心情節:永州産劇毒異蛇,捕蛇者可抵賦稅。蔣氏三代捕蛇,祖、父均死于蛇口,自己多次瀕死,但仍願冒險捕蛇,因賦稅壓迫比毒蛇更可怕。
三、文章寓意
- 批判苛政
以毒蛇象征封建賦稅,揭露“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社會現實。
- 同情百姓
通過蔣氏鄉鄰“非死則徙”的慘狀,反映底層民衆在苛政下的生存困境。
- 呼籲改革
文末“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寄托了作者希望統治者體察民情、減輕賦稅的願望。
四、文學價值
- 藝術手法:對比(捕蛇之險與賦稅之害)、象征(毒蛇喻苛政)、以小見大(通過個體命運反映社會問題)。
- 曆史地位:唐代古文運動代表作之一,被譽為“揭露封建暴政的檄文”。
五、名句摘錄
-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直指賦稅比毒蛇更可怕,成為全文點睛之筆。
- “悍吏之來吾鄉,叫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描繪官吏橫征暴斂的兇暴形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原文及完整注釋,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捕蛇者說》是指一篇文字,通過語言描述捕蛇者的言辭和态度。接下來讓我為你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同時列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言 + 手 (這兩個部首中,言表示意義,手表示動作)
筆畫:共有12畫(單個字詞)
來源:《捕蛇者說》是現代漢語散文作品的标題,由魯迅先生所作。他通過諷刺的手法,描述了一個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的捕蛇者,并以此來批判社會現象。
繁體:捕蛇者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捕蛇者說
例句:捕蛇者說:“蛇越多,我越有錢賺。”
組詞:捕蛇、捕蛇網、捕蛇繩、捕蛇器、捕蛇者
近義詞:捕蛇者之言、捕蛇者的講話
反義詞:愛護動物者的呼籲、保護自然的聲音
希望上面的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