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鳴聲如擊磬的秋蟲。 唐 李郢 《秋晚寄題陸勳校書義興禅居時淮南從事》詩:“谷寒霜狖靜,林晚磬蟲悲。”按,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 蜀 道﹞有蟲,其聲清越如擊磬然。”
“磬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指一種鳴聲如擊磬的秋蟲,常見于古典文獻中:
在成語用法中,可比喻人謙虛謹慎的品性:
建議在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中優先參考古籍原文和權威詞典,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磬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聲音輕微而悅耳的蟲鳴聲。它常常用來形容春天夜晚蟲鳴的聲音。
磬蟲的部首是石(矢),拆字部首是石;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磬蟲”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磬是指一種古代的打擊樂器,它是由幾片石塊懸挂在架子上,用木槌敲擊而發出聲音,常在古代宮殿、廟宇中使用。而“蟲”則指的是蟲子。磬鳴聲輕柔、悅耳,而與此類似的在春天夜晚出現的蟲鳴聲也被比喻為磬蟲聲。
磬蟲的繁體字為「磬蟲」。
在古漢字中,磬蟲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如以大篆字來寫,磬蟲的字形為「⿱石虍」。
1. 夜晚的磬蟲聲萦繞在村莊之中,給人一種甯靜而和諧的感覺。
2. 春天的夜晚,我喜歡坐在田野裡聆聽磬蟲的鳴聲,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
- 磬鳴: 形容磬蟲聲輕柔、悅耳。
- 蟲鳴: 指春天夜晚蟲子的鳴叫聲。
- 磬聲: 泛指聲音輕微、悅耳。
另一種形容蟲鳴聲的近義詞是「蛙聲」,蛙聲和磬蟲聲一樣都是春夜的特色聲音。
磬蟲的反義詞可根據上面的解釋推斷,即沒有輕微而悅耳的蟲鳴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