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age] 倒向一側,傾斜
盆器傾側。——《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突如其來一股逆流使船傾側
亦作“ 傾仄 ”。1.偏斜,傾斜。 漢 嚴忌 《哀時命》:“肩傾側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 杜甫 《虎牙行》:“ 洞庭 揚波 江 、 漢 迴, 虎牙 、 銅柱 皆傾側。”《朱子語類》卷六:“人坐久,必傾側。” 胡鄂公 《北方實錄》:“車廂受彈傾仄,傷戈什哈一人, 懷芝 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 《淘金記》二:“﹝他﹞把上身傾側出去,為酒漲紅的眼睛泛着熱情。”
(2).指偏離。《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然方公之獄治臣也,公傾側法令,先後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3).指行為邪僻不正。《荀子·成相》:“讒人罔極,險陂傾側此之疑。”《漢書·蕭望之傳》:“ 恭 、 顯 又時傾仄見詘。” 顔師古 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議論大事見詘於天子也。仄,古側字。”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焉知傾側士,一旦不可持。”《晉書·王湛傳》:“ 國寳 少無士操,不修廉隅。婦父 謝安 惡其傾側,每抑而不用。”
(4).搖擺不定。《荀子·議兵》:“事小敵毳,則偷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焉離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
(5).崎岖不平。《漢書·晁錯傳》:“上下山陂,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險道傾仄,且馳且射,胡兵所以無敵也。”
(6).隨順;依附。《淮南子·要略》:“誠喻至意,則有以傾側偃仰世俗之間,而無傷乎讒賊螫毒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 潘嶽 詭譸于 愍 、 懷 , 陸機 傾仄于 賈 、 郭 。”《魏書·鄭羲傳》:“子 嚴祖 ……輕躁薄行,不修士業,傾側勢家,乾沒榮利,閨門穢亂,聲滿天下。”
(7).困頓,颠沛。《史記·陳丞相世家贊》:“ 陳 丞相 平 ……傾側擾攘 楚 、 魏 之閒,卒歸 高帝 。”《後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傾側颠沛,僅以自全。” 南朝 宋 顔延之 《還至梁城作》詩:“振策睠東路,傾側不及羣。”
(8).指社會動蕩不安。 元 高士談 《秋興》詩:“乾坤尚傾仄,吾敢歎淹留!”
(9).覆滅;敗亡。《宋書·傅亮傳》:“禍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 邛僰 ,泛衝波於 呂梁 ,傾側成於俄頃,性命哀而莫救。”《魏書·任城王傳》:“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謂論道之德,更失國士之體,或有傾側,當由公輩佞臣。”
(10).倒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地震》:“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
“傾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cè(注音:ㄑㄧㄥ ㄘㄜˋ),其含義豐富,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在特定語境下可譯為heel 或heel over(如船體傾斜)。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