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卿和大夫。後借指高級官員。《國語·魯語下》:“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史記·汲鄭列傳》:“至 黯 七世,世為卿大夫。”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公既以能為文辭,擅聲於朝,多銘卿大夫功德。”
卿大夫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重要官職稱謂,其含義和職能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期由天子或諸侯分封的臣屬,屬于統治階層中的高級官員,位列諸侯之下、士之上,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體系。
《國語·魯語下》記載其“晝講庶政”,《史記》提及汲黯家族“七世為卿大夫”,印證其世襲性與政治地位。
注:需注意“卿大夫”與後世“大夫”的區别,前者特指分封制下的貴族官員,後者多為一般官職泛稱。
《卿大夫》是指古代官員中的高級職位,相當于現代的高級官員或者貴族。在古代,被封為卿大夫的人是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力的。
《卿大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多個部首和筆畫。其中,“卿”字的部首為卩,總共有8個筆畫;“大”字的部首為大,總共有3個筆畫;“夫”字的部首為大,總共有4個筆畫。
《卿大夫》一詞源于古代的官職制度。在古代,官員的等級分為九等,其中卿為最高級别。卿大夫即指卿級以上的官員。
《卿大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别。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所以《卿大夫》的字形也有一些差異。具體的古代寫法我并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和參考,因此無法給出詳細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位卿大夫。
2. 古代的卿大夫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和考核才能擔任的。
卿丞、卿簿、上卿、卿卿我我
高官、顯貴、尊貴、權貴
平民、庶民、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