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侵地的意思、侵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侵地的解釋

侵奪的土地。《國語·齊語》:“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 韋昭 注:“侵地, 齊 侵取鄰國之地。”《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晉侯 執 曹伯 ,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也。” 晉 潘嶽 《西征賦》:“履犬戎之侵地,疾 幽 後之詭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侵地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核心含義:

  1. 字面本義

    “侵”指侵占、蠶食,“地”指土地、領土。合指非法侵占或逐步蠶食他國/他人的土地。該義項強調以武力或強權手段掠奪領土的行為,如《史記·匈奴列傳》載戰國時秦國“侵地至岐”,即描述軍事擴張。

  2. 引申義

    擴展至對權益、資源的非法侵占。如清代法律文獻中“侵地界”指越界強占他人田産(《大清律例·戶律》),現代用法亦可指企業侵占公共用地、個人侵犯相鄰土地使用權等民事侵權行為。

曆史與典例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侵”字條目。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2016年,“侵地”釋義。
  3.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十《匈奴列傳》。
  4. 《唐律疏議·戶婚律》,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

網絡擴展解釋

“侵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被侵奪的土地,即通過武力或非法手段占有的領土或土地權益。例如《國語·齊語》中提到“反其侵地”,即歸還侵占的鄰國土地。

二、曆史與文獻背景

  1. 古籍引用: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記載“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指晉侯将侵占的土地歸還諸侯。
    • 晉代潘嶽《西征賦》用“履犬戎之侵地”描述外族入侵的領土。
  2. 語義擴展: 作為成語時,可引申為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強調侵略的不道德性和違法性。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2. “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國語》《公羊傳》等文獻,或查閱相關曆史、法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保壁卑宮本屆本業冰兢桲椤不浄不遜車馬如龍呈質輴欙詞囿遞述方枕負義官沽扢達還白海峤海色橫禍非災荒原花裝诨號假期給水拉平廉監料石流飛曆政沒情趣扪天墨缞從戎内樂府奇筆栖槎其道亡繇秋行夏令讓渡讓棗推梨認業桑穑上書房芟翦少陪繩妓繩下身起庶揆順蔓摸瓜輸遺書子絲繭縢囊恬淡無為通習吳鈎憲職屓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