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平民。《莊子·漁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漢書·食貨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馬,弋獵博戲,辭齊民。”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趙翼 《華崗》詩:“同為一齊民,莫呼歸長吏。”
(2).謂治理人民。《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罰以盡民能。” 宋 梅堯臣 《訪施八評事》詩:“嬾問齊民術,喜看 莊叟 書。”
“齊民”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平民、百姓
這是最常見的釋義,指無貴賤之分的普通民衆。如《漢書·食貨志》顔師古注引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此概念強調社會地位的平等性,與西周禮制中“形式不平等但實質平等”的思想相關。
治理人民
作動詞使用時,意為管理或教化民衆。例如《韓非子·八經》提到“設法度以齊民”,即通過制度規範百姓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史記》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齊民》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也可以表示“民衆團結一緻,同心協力”的意思。
根據漢字的構造,可以拆分出《齊民》的部首是“鹿”,筆畫數為19。
《齊民》一詞最早來源于《論語·中庸篇》,其中提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以民為本』;輕生而大死,可謂『以己為本』。”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在古代中國十分重要,後來演變成了“齊民”一詞。
《齊民》的繁體字為「齊民」。
古時候,《齊民》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是一緻的。
1. 隻有齊民心,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2. 齊民團結,萬事皆成。
組詞:齊心協力、齊心合力、齊心同力。
近義詞:團結一緻、群策群力、共同合作。
反義詞:分裂、紛争、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