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清寒冷;凄涼寒冷。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霓裳羽衣曲》:“ 開元 中,道人 葉法善 引上入月宮。時秋,上若凄冷,不能久留。回於天半,尚聞仙樂。” 元 岑安卿 《朝陽台》詩:“蒼藤翠木怯凄冷,精誠夜感 襄王 思。” 元 王逢 《題趙文敏山水》詩:“鹿頭舫子 湖州 歌,想帶南風覺凄冷。”
凄涼冷落;凄清寒冷。 宋 陸遊 《舟中對月》詩:“月窺船窗挂凄冷,欲到 渝州 酒初醒。” 清 李漁 《憐香伴·齋訪》:“伶仃。芝蘭玉樹兩無憑,依舊是庭階凄冷。”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時已十月, 平山 凄冷,期以春遊。” 劉半農 《我們倆》詩:“好凄冷的風雨啊!”《新華文摘》1982年第1期:“就在這樣灰暗凄冷的家庭氣氛中,年輕****** 黑嫂 闖進了他們的生活。”
“凄冷”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自然環境的寒冷
指天氣或環境凄清寒冷,帶有蕭瑟感。例如:“凄冷的夜風吹得他直打哆嗦”()。
此義項常見于描寫秋冬季節或荒涼場景,如宋代周邦彥《關河令》中“變一庭凄冷”()。
情感氛圍的凄涼
形容冷落孤寂的心理感受或環境氛圍。例如:“荒涼凄冷的村落”(),或現代用法中“内心凄冷”()。這種含義強調缺乏溫暖與生機,常與孤獨、憂傷等情緒關聯。
示例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凄冷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冷凄、寒冷、蕭條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凄由“冫”(冰)和“西”(西)組成,總計8畫。冷是由“冫”和“令”(令行禁止)組成,一共8畫。
凄冷一詞的來源大緻可以追溯到唐代,最早出現在《全唐文》一書中。在繁體字中,“凄”和“冷”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的字寫法略有不同,“凄”字在古代常用“悽”來表示,寫法為首字的右側是“忄”(心)而上方是“此”(此時,即表示内心的悲傷),而“冷”字的古代寫法則為貞。
1. 這個冬天非常凄冷,寒風讓人感到徹骨的寒冷。
2. 小說中描寫的凄冷場景讓人心生寒意。
凄風苦雨、凄楚、凄清、凄厲等。
近義詞:寒冷、冰冷、冷寂。
反義詞:溫暖、熱烈、熱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