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七足八手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 李昌 《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内。” 沙汀 《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七腳八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ī jiǎo bā shǒu,主要形容多人一起動手時的忙亂場景,也可引申為因人多而動作紛雜的狀态。
基本釋義
指許多人同時匆忙行動,導緻場面混亂。例如:
近義詞與變體
用法與結構
使用場景
常見于描述緊急處理事務或多人協作但缺乏組織的情景,如收拾物品、應對突發狀況等。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作品引用,可參考來源網頁(如、2、6)的完整内容。
七腳八手,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動作頻繁、手腳麻利的意思。
拆分部首:人手、行手
拆分筆畫:七(一橫一撇一捺)、腳(蔔、大)、八(一橫一豎一撇)手(扌、又)
來源:《七腳八手》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西遊記》中,形容孫悟空的行蹤迅速,動作麻利。
繁體:七腳八手
古時候漢字寫法:七腳﹑八手
例句:他在忙碌的時候,七腳八手地做着各種工作。
組詞:七手八腳、手腳并用、忙裡偷閑
近義詞:忙碌、勤奮、靈活
反義詞:慢吞吞、懶散、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