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駕的意思、起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駕的解釋

[set out] 皇帝起程,現多用于戲谑稱别人動身

詳細解釋

本指帝、後等動身。後用于常人,往往帶有客氣或諷刺色彩。《水浒傳》第一○一回:“當被 蔡京 等巧言宛奏天子,不即加罪,起駕還宮。” 清 洪昇 《長生殿·埋玉》:“這也罷了,傳旨起駕。” 姚自豪 《特殊身份的警官》十四:“ 張謙 朝後退了兩步,搖晃着腦袋,打着官腔說:‘ 王太太 ,你若是來勸架,現在對手已走,你也好起駕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駕是漢語中的傳統敬語,專用于古代帝王或尊貴人物出行時的禮儀性表達,其核心含義為“動身出發”,帶有莊重與尊崇的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現代使用三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

  1. 基本詞義

    “起駕” 指帝王、後妃或尊長啟程離開某地,強調動作的正式性與儀式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為“皇帝或皇後動身”。

    結構解析:

    • “起”:表示動作的開始(如“起身”“起動”);
    • “駕”:原指車馬,引申為對尊者的敬稱(如“大駕”“勞駕”),此處代指尊貴人物。
  2. 引申用法

    在文學或禮儀語境中,可泛指重要人物動身,如:“貴客起駕前往會場。”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其擴展義項:“泛指尊長者啟程。”


二、曆史文化背景

  1. 皇家儀典的專用語

    古代帝王出行需經嚴格儀式,如《清史稿·輿服志》記載,皇帝“起駕”前需鳴鞭、奏樂,侍衛列隊護行,體現皇權威嚴。

    來源:清代典制文獻《欽定大清會典》。

  2. 文學作品的象征意義

    古典小說中,“起駕”常暗示權力轉移或情節轉折。如《紅樓夢》元春省親時“起駕回宮”,暗喻賈府盛極而衰。

    來源: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禮儀場合:

    用于傳統婚俗、祭祀典禮等,如“新郎起駕迎親”,保留對儀式莊重性的強調。

  2. 戲谑或仿古表達:

    口語中可幽默指代他人出發,如:“領導起駕視察了!”(需注意語境分寸)。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工具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2. 曆史文獻
    • 趙爾巽 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77.
  3. 文學經典
    • 曹雪芹.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注:因古籍與現代工具書無直接線上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起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原指帝王出行
    最初用于描述皇帝、皇後等尊貴人物動身啟程的行為,如《儒林外史》中“起駕回宮”的記載。這一用法強調莊重和儀式感。

  2. 現代引申義
    現多用于戲谑或客套地稱呼他人動身,例如:“您何時起駕?”此時可能帶有調侃或委婉催促的意味。


二、詞義演變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學
    常見于古典小說,如《水浒傳》中“蔡京巧言奏天子,起駕還宮”。
  2. 現代口語
    多用于輕松場合,如朋友間開玩笑:“您老終于起駕了?”需結合語氣判斷是否含諷刺。

四、相關例句


五、結構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啟程”)或反義詞,可參考詞典類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黪暴殄天物成年古代馳跋寵秩帶電大千大禹惵惵跌跌撞撞挏酒父老芙蓉劍賦索更加貢膿關帝廟鬼斧鼓躍賀黃梅和尚頭珲春見死不救洊膺芥羽迳複警健斤石沮激铿潤寬厰濫僞樂人量授靈圃履綦梅頰綿軟孊密末腳陌紙嫩草屏舍峭坂敲骨剝髓傾遲任患色天商會傷錦上下和合聲勢洶洶神谟神獸門四書院團圓節萬人敵險畏小飰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