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pe for] 盼望趕上;希望達到更高的水準
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後漢書·陳蕃傳》
(1).踮起腳來才夠着。謂勉力做到或勉力從事。《後漢書·陳蕃傳》:“ 蕃 大怒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北史·達奚武田弘等傳論》:“以 赫連達 之先識而加之以仁恕, 蔡祐 之敢勇而終之以不伐,斯豈企及之所緻乎,抑亦天性而已。”
(2).指希望或企求趕上。 晉 葛洪 《<抱樸子·内篇>序》:“夫以僬僥之步,而企及 誇父 之蹤,近才所以躓閔也。”
(3).趕上,及得上。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想其搊彈之妙,冠古絶今,人未易企及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若 曹元理 、 趙逵 算術,再傳之後,漸失玄妙;非不傳也,後人聰明無企及之故也。” 郭沫若 《批評-欣賞-檢察》:“作者的謙遜,是我們可羨而卻難于企及的。”
“企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ǐ jí,屬于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詞義解釋
古典與文獻出處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用法舉例
語法特征
“企及”既可用于描述實際行為的努力,也可比喻精神層面的追求,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
《企及》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企圖達到,追求某種目标或狀态的意思。
《企及》的部首是人,共有10個筆畫。
《企及》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人》一文中,用來描述人們追求仙人境界的願望。
《企及》的繁體字為「企及」,發音和意思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企及」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為「欺及」,意思和現代用法一緻。
1. 他一直努力學習,企及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她努力工作,企及升職加薪。
企圖、企業、追及、追求、追尋
追求、渴望、期望、追逐、尋求
放棄、滿足、接受、順應、放低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