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寺院中的護法神。佛典原謂有 美音 、 梵音 、 雷音 、 師子 等十八神護伽藍。禅宗寺院則供當山土地等為守護神。後世又以 智顗 建 玉泉寺 時見 關羽 幻象的傳說而将 關羽 列為伽藍神。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殡柩者役于伽藍》:“我自旅殯此寺,即為伽藍神拘役,至今未得生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寺有厲鬼,伽藍神勿能制也。”
伽藍神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讀:
“伽藍”源自梵語“僧伽藍摩”(Samgharama),意為僧衆共住的園林,即寺院。伽藍神專指佛教寺院的守護神,職責是保護寺院不受侵擾,維護佛法與僧衆安全。
十八伽藍神
佛經記載,伽藍神最初由18位神祇構成,包括: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他們各司其職,如美音主音律清淨,師子震懾邪魔等。
本土化發展
伽藍神不僅是護法者,更象征佛教“以善鎮惡”的理念。在中國民間信仰中,關公形象融合了忠義精神與佛法守護的雙重内涵。
伽藍神是一個梵語詞彙,在佛教中用來指代寺廟。它源于梵語“gārāma”(巴利語中為“gāma”),意為村落、聚居地,加上“deva”(巴利語中為“déva”),意為神、神靈,合起來表示神靈的村落或寺廟。
伽藍神的拆分是:“伽”由“人”(亻)和“加”組成,“藍”由“艹”和“關”組成,“神”由“示”和“申”組成。
“伽”字的部首是“亻”,讀音為“qié”,是一個五筆字形碼。
“藍”字的部首是“艹”,讀音為“lán”,是一個八筆字形碼。
“神”字的部首是“示”,讀音為“shén”,是一個五筆字形碼。
伽藍神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後來傳入中國,并沿用至今。
在繁體字中,伽藍神的寫法為「伽蘭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伽藍神的「伽」字和「藍」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伽”字曾使用過不同的變體,如「夾」或「茄」,而“藍”字以「婪」或「藍」的寫法出現。
1. 法師在伽藍神前默默祈禱。
2. 參拜伽藍神的過程需要虔誠和專注。
組詞:伽藍神殿、伽藍神像、伽藍神廟等。
近義詞:寺廟、廟宇、寺院。
反義詞:世俗建築、民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