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為 漢 代西南地區小國之名。 武帝 于其地置 故且蘭縣 ,屬 牂柯郡 。見《史記·西南夷列傳》、《漢書·地理志上》。地約在今 貴州 福泉縣 。 清 顧炎武 《李生符自南中歸檇李三年矣追惟壯遊兼示舊作》詩:“文飛 鶴拓 雲,墨染 且蘭 樹。”
“且蘭”是一個具有曆史與語言學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起源與建制
且蘭是漢代西南地區的小國,漢武帝時期在其屬地設置“故且蘭縣”,隸屬牂柯郡。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戰國時期楚頃襄王曾派将領莊硚征伐且蘭,滅國後繼續攻打夜郎,夜郎投降。
地理位置
其地約在今貴州省福泉市一帶,屬古代西南夷地區的重要部落之一,與夜郎國并存。
讀音争議
該詞存在兩種注音:一為jū lán(ㄐㄩ ㄌㄢˊ),多見于曆史文獻;另一為qiě lán(ㄑㄧㄝˇ ㄌㄢˊ),可能為現代漢語的變讀。
成語化引申
現代漢語中,“且蘭”被部分詞典解釋為成語,由“且”(暫且、将要)與“蘭”(象征高潔的蘭花)組合,形容人謙遜溫和、品德高尚。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佐證,需結合語境判斷。
《漢書·地理志》明确記載了且蘭縣的建制,清代學者顧炎武在詩作中亦提及“且蘭樹”,印證其曆史影響。現代考古研究多将且蘭故地定位為貴州中部地區。
作為曆史名詞,“且蘭”主要指漢代西南古國及對應的行政區劃;現代語境中可能存在引申義,但需謹慎區分。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進一步分析。
《且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美麗、華麗的蘭花。蘭花是華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之一,它寓意着高尚、純潔和高雅。
《且蘭》的拆分部首是且,筆畫數為五畫。
《且蘭》這個詞源于漢代文學家劉向的《列女傳》中的一篇名為《且吾出華山論婢事》的文章。文中描述了一位美麗無比的婢女,其中提到了“蘭花色且蘭”的形容詞組,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固定的詞語,用來形容華麗而美麗的事物。
《且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且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蘭字的部首是八,也可以隻寫右半部來表示整個字,形狀更加簡化。部首字八在當時代表八丈夫,寓意着蘭花高尚純潔的品質。
1. 這件衣服的花色且蘭,真是美得讓人心馳神往。
2. 她的琴聲且蘭,仿佛置身于仙境。
3. 這幅畫的畫風且蘭,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恬靜的美。
且蘭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且蘭之美、且蘭不忍、且蘭不迣等。
與且蘭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華麗、美麗、高雅、绮麗、秀麗等。
與且蘭意義相反的詞語有:丑陋、粗俗、低俗、簡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