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慊心的意思、慊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慊心的解釋

快意;滿意。 清 刁包 《潛室劄記》卷下:“為蓋世豪傑易,為慊心聖賢難。”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 煙臺 一役,議結 滇 案,暫以釋外憾而戢戎心,然此事錯誤在前,鄙人勉強了結,殊未慊心,過蒙揄奬,祇增慙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慊心”是由“慊”與“心”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字形、字源及語境綜合解析。以下為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角度的解釋:

  1. 字形與讀音

    “慊”為形聲字,從“心”部(忄),表意與心理狀态相關;右部“兼”為聲旁,提示讀音為“qiàn”或“qiè”。根據《漢語大詞典》,“慊”字兩讀:

    • qiàn:意為遺憾、不滿足,如《孟子·公孫丑下》“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
    • qiè:意為滿足、滿意,如《莊子·天運》“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齧挽裂,盡去而後慊”。
  2. “慊心”的複合義

    結合“心”的構詞,其含義依語境分化:

    • 讀作“qiàn xīn”:指心中留有缺憾或未達預期的狀态,如《朱子語類》載“若有一毫私慊之心,則非所以為忠恕矣”;
    • 讀作“qiè xīn”:表示内心感到滿足、安適,如《禮記·大學》“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
  3. 用法與例證

    古文典籍中,“慊心”多用于描述道德或情感層面的完整性與自洽性。例如:

    • 王陽明《傳習錄》強調“必慊于心”為良知之本,指行為需與内心道德準則一緻;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慊”為“快也”,即心中快意無礙的狀态。
  4. 近義與關聯詞彙

    與“慊心”相關的詞彙包括“自慊”(自我滿足)、“慊如”(遺憾貌)等,其語義核心均圍繞心理狀态的完滿或缺失展開。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此類詞彙多用于書面語及哲學讨論中。

以上解析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禮記》《朱子語類》等典籍,符合語言學規範與學術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慊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用例:

    • 清代刁包《潛室劄記》中提到:“為蓋世豪傑易,為慊心聖賢難”,此處強調達到“聖賢境界”需内心真正滿足的難度。
    • 薛福成《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中“殊未慊心”則表達了對某事件結果的不滿。
  2. 語境特點:

    • 多用于文言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 常與否定詞搭配(如“未慊心”),表示未達預期狀态。

三、注意事項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訓诂資料獲取更權威的曆時語義演變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遍野巴克什剝脫摽說别出機杼禀報饞涎欲垂沉湎,沉湎于沉溺搊搜窗蟾凡瑣犯顔風起雲飛風趣鳳尾箋斧木高自位置公西勾檢詭瑰顧臨紅臉壞微簧舌僭轶焦坑家墅積讒糜骨雞伏鹄卵稽淹訣要遴愛力啬飂淚羅鏡廟堂之器默默無聲能因農士爬搔匹人諀訿起子泉冥權掩撒脫聲地詩作思仙天貴偷合苟容土撥鼠望歲畏逼維新運動先識險屯斜川寫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