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斷八續的意思、七斷八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斷八續的解釋

(1).形容散亂,不相照應。《秦并六國平話》卷中:“ 應榮聖 刀頭引舉三軍喊殺, 秦 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兩勢下 蜀 兵盡出,殺得 魏 兵七斷八續。”《水浒傳》第一○六回:“ 林沖 、 花榮 驅兵助戰,殺得賊兵星落雲散,七斷八續,斬獲甚多。”

(2).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北宮詞紀·醉太平·歎子弟》:“穿一頂千補百衲藏形襖,繫一條七斷八續勒身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斷八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散亂無序,缺乏連貫性
    多用于描述事物或場景的混亂狀态,例如戰鬥中軍隊潰敗時“東砍西伐,七斷八續”(出自《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或行動缺乏協調(如《水浒傳》中“殺得賊兵星落雲散”)。

  2. 指事物破損嚴重,多處斷裂
    形容物品極度破爛,如《北宮詞紀·醉太平·歎子弟》中提到的“七斷八續勒身縧”,即腰帶多處斷裂修補的狼狽形象。

二、使用場景與文獻引用

三、語言特點

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秦并六國平話》《水浒傳》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斷八續》的意思

《七斷八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故事或情節中出現了七個中斷和八個續寫,形容情節曲折離奇。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斷八續》的拆分基本上是按照字形拆分,沒有明确的部首。整個成語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七斷八續》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子振的《片玉集》中。成語的具體來源和故事情節尚無确切記載。

繁體

《七斷八續》的繁體字為「七斷八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七斷八續》在不同時期的寫法變化不大。

例句

1. 這個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可謂是七斷八續,讓人捉摸不透。

2. 這個電影的劇情七斷八續,充滿了懸念和意外。

組詞

七損八益、斷如鴻溝、續篇再續、續命

近義詞

曲折離奇、錯綜複雜、使人匪夷所思

反義詞

連貫有序、條理分明、前後呼應、義不容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