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據奏章進行查處。《漢書·王莽傳下》:“大司馬士按章 豫州 ,為賊所獲,賊送付縣。” 顔師古 注:“有上章相告者,就而按治之。”
(2).彈劾的奏章。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既是外臺已按,雖是未見按章,先合施行。”
“按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現代與古代用法分别解釋:
基本解釋:按照規章制度或條文章程處理事務,強調嚴格遵守既定程式,不隨意變更。
詳細說明:
現代語境下,“按章”多指第一種含義(依規辦事),而古代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在正式文本中,建議通過上下文明确其指向,避免歧義。
按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按”字和“章”字組成。
按字的部首是扌,總筆畫數是9,屬于常用字。按字來源于古代的“按拂”字,意為按壓,指按照規定辦理或處理事務。
章字的部首是立,總筆畫數是11,也屬于常用字。章字來源于古代的“竹”字與“乚”之間加上“幺”而成,表示一條竹節,也可指文字的條款、規定。
按章在繁體中為「按章」。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按章這個詞語在古代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下面是一些使用按章的例句:
1. 請按照公司的按章規定操作。
2. 這個文件按章存檔。
3. 學校有詳細的按章請假制度。
一些與按章相關的組詞包括按規章辦事、按部就班等。
近義詞包括按照規定、遵章守紀等。
按章的反義詞可以有不按章辦事、違章行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