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後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複祚 《紅梨記·逼試》:“可惜他才高七步,賦埒《兩都》,錦心繡腹,隱豹鳳雛,卻為柳營花陣都擔誤。”《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時而名成七步,有時而倚馬萬言。”參見“ 七步成詩 ”。
“七步”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七步”原指三國時期魏國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後引申為形容才思敏捷或距離目标極近。例如: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如南朝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的引用),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七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走七步。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行動或處決得非常迅速。
《七步》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一”部首,右邊是“走”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五畫。
《七步》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七步之内,盡可探知對方的心思”是賈寶玉在和林黛玉說話時說的一句話,意指隻需要走七步就能徹底了解對方的内心世界。
《七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步」。
在古代漢字中,七步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
- 他隻用了七步就走到了終點,真是太快了!
-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無所有變為七步之遙。
- 七步成詩
- 七步成章
- 七步之才
- 迅速
- 敏捷
- 快速
- 緩慢
- 遲緩
- 慢騰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