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跂步的意思、跂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跂步的解釋

舉步。比喻短距離。《金史·五行志》:“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跂步”是古漢語中較少使用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源本義 “跂”在《說文解字》中屬足部,段玉裁注:“跂,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其本義指多生的足趾(讀qí),作動詞時通“企”,意為踮起腳尖(讀qǐ)。《漢語大詞典》引《莊子·骈拇》“故合者不為骈,而枝者不為跂”佐證其本義。

二、典籍用例

  1. 踮腳行步:《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中,“跂”即作踮腳解,王先謙集解:“跂與企同,舉踵也。”結合“步”的行走義,“跂步”可解為踮腳輕行的姿态。
  2. 特殊步态:《淮南子·俶真訓》“蠉飛蝡動,跂行哙息”高誘注:“跂行,蟲行也。”此處指蟲類爬行時的足部運動狀态。

三、現代釋義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綜合訓釋為:“①讀qǐ,通'企',踮起腳尖;②讀qí,多生的腳趾。”在複合詞“跂步”中多取前者含義,特指帶有足部特殊動作的行走方式,常見于先秦兩漢典籍。

四、辨析要點 需與“跂踵”區分:《山海經·中山經》載“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一足彘尾,名曰跂踵”,此處“跂踵”專指神話動物的步态特征,與人類“跂步”存在語義差異。

參考資料:

  1. 漢典(www.zdic.net)《說文解字注》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荀子·勸學》
  3. 古詩文網《淮南子·俶真訓》
  4. 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5. 國學導航《山海經·中山經》

網絡擴展解釋

“跂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bù,其核心含義為舉步,常用來比喻極短的距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跂”本指踮起腳尖,“步”即行走,組合後強調“擡腳邁步”的動作。該詞通過具體動作引申為形容距離極短,類似于“舉足之間”。

  2. 古籍用例
    在《金史·五行志》中記載:“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此句描述大霧彌漫時,連邁出一步的距離都無法看清,凸顯“跂步”在語境中強調的“極短距離”和“行動受限”之意。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解析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義。例如可形容事物間隔微小,或行動範圍狹窄。

總結來看,“跂步”通過具象動作映射抽象的空間概念,是漢語中典型的以動喻靜的詞彙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銅蹄白鹞子便時并存不悖草木灰晨旭吃講茶愁山悶海畜欄打殺電能表斷腸稾車更姓改物弓腳果盒還率虹棟會銜伽持簡薄儉簡餞行教言饑不欲食金方鏡誡警阙擊棹劇惡巨雀考究窺察雷逝廉靜寡欲臨海沒平仄俛視棉菸銘迹破綻百出樸茂嶔岑山曲旃人封柔調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三婦豔上人兒山桂設端碎瓦穨垣套曲湍險纨绔吳坂無關緊要無如物勢諧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