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步。比喻短距離。《金史·五行志》:“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
“跂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bù,其核心含義為舉步,常用來比喻極短的距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跂”本指踮起腳尖,“步”即行走,組合後強調“擡腳邁步”的動作。該詞通過具體動作引申為形容距離極短,類似于“舉足之間”。
古籍用例
在《金史·五行志》中記載:“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此句描述大霧彌漫時,連邁出一步的距離都無法看清,凸顯“跂步”在語境中強調的“極短距離”和“行動受限”之意。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解析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義。例如可形容事物間隔微小,或行動範圍狹窄。
總結來看,“跂步”通過具象動作映射抽象的空間概念,是漢語中典型的以動喻靜的詞彙表達。
《跂步》是一個表示行走、邁步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人們行走時的動作,也可以引申為行進、前進的意思。
《跂步》的拆分部首是“足”和“辵”,其中“足”表示腳步,而“辵”則表示行走。根據現行的漢字拆字法,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足” (四畫)和“辵” (三畫)。
《跂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詩經》。在《頌雅·皇矣》這篇詩中,有一句“見其白首,不奪其覆,不跂其行。”其中的“不跂其行”一詞即為“跂步”的古文表達。
《跂步》的繁體字為「躆步」,在繁體字中,使用了「躆」這個字形來代表「足」的含義,但基本意思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跂步的寫法稍有不同。以《說文解字》所載為例,其字形為“辵”表示行走的部分寫在上面,“足”表示腳步的部分寫在下面。
1. 他跂步前行,目的地是十公裡外的山頂。
2. 在訓練中,士兵們跂步通過了一段艱難的路程。
矢步(指急速行走)、邁步(指邁出腳步)、揚步(指昂首闊步行走)。
邁步、行走、踱步。
停步、留步、原地踏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