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栖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贛水》:“西有 鸞岡 , 洪崖先生 乘鸞所憩泊也。” 唐 沉佺期 《夜泊越州逢北使》詩:“憩泊在茲夜,炎雲逐鬥樞。”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 黃 慮其害己,馳還鄉,中途憩泊,納涼桑下。”
“憩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bó,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旅途中的休息或暫時停留
由“憩”(休息)和“泊”(停泊)組合而成,字面指在旅途中停下歇息,或暫時停留以緩解疲勞。這一用法更貼近現代人對旅途勞頓的休整需求。
古文中的“栖息”之意
古代文獻中,“憩泊”多指人或動物的栖息、停留。例如:
使用場景
注意:現代日常使用較少,更偏向書面或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例證,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憩泊(qì bó)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休息或停泊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在勞累之後休息放松,或者船隻停靠在海港等水域上。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比喻在某個地方停留片刻,暫時停下來歇息。
憩字由左邊的心部和右邊的亦部組成,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和「亦」。根據《新華字典》的記載,憩字總計有15個筆畫。
憩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的「憩,休息也」。它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形狀和字義。
在古代,憩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将左邊的「⺗」部分寫成「心」字,右邊的「亦」仍然保持不變。這個變體的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
1. 經過一天緊張的工作,她找了一家安靜的咖啡館憩泊片刻。
2. 船隻在月光下憩泊在港口,沉默的水面上泛起微小的漣漪。
憩息、憩晤、憩漾、憩園。
休憩、歇息、放松。
勞累、忙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