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柴的老翁。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詩:“遊魚瞥瞥雙釣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唐 王昌齡 《題灞池》詩之一:“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桃》:“所謂‘桃腮’、‘桃靨’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此種不得於名園,不得於勝地,惟鄉村籬落之間,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
“樵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樵叟”指以打柴為生的老年男子,即“打柴的老翁”。其中,“樵”指砍柴或樵夫,“叟”為對老年男子的稱呼。
字詞拆分與擴展
文學出處與意象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多用于描繪田園、山林場景,隱含隱逸或孤寂的意境。例如:
現代使用與演變
隨着傳統打柴職業的消失,“樵叟”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曆史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如古詩賞析或地方文化介紹。
總結
“樵叟”是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既指代特定職業的老年群體,也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與簡樸生活的審美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文用例,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文獻。
《樵叟》這個詞指的是從事砍伐木材、采集柴火的老人,也可以理解為樵夫、樵子。在古代社會,樵叟是指貧窮但勤勞的農民,他們以砍伐木材為生,供應城市和農村的燃料和建築材料。
《樵叟》這個詞可以根據其字形來拆分。它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1畫。
《樵叟》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古文觀止》中的一篇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它作為一個人物角色的名字,代表着一個勤勞、質樸、固執而又忠誠的老人形象。而繁體字“樵叟”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樵叟》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可能是“樵叟”或者“樵采叟”。這些寫法都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樵叟這個職業的評價和描繪。
1.他是村裡有名的樵叟,幾十年如一日為村民們采集柴火。
2.樵叟的口袋裡總是裝滿了劈柴刀和一捆捆木材。
組詞:樵采、樵夫、木材、樵秀。
近義詞:樵人、柴郎、林工。
反義詞:書生、文人、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