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靜無聲貌。 明 朱有燉 《梁州第七·秋興》套曲:“這些時把一個俊 潘安 老得來兀兀騰騰,瘦 沉約 害得來涎涎瞪瞪,渴 相如 送得來悄悄冥冥。” 清 洪昇 《長生殿·偷曲》:“悄悄冥冥,牆陰竊聽。”
“悄悄冥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āo qiāo míng míng,屬于AABB式疊詞結構,主要用于形容寂靜無聲或隱秘神秘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寂靜無聲
指環境或氛圍極度安靜,沒有聲響。例如元曲中描述“門半掩,悄悄冥冥,斷腸人和淚夢初醒”(),或清代洪昇《長生殿》中“悄悄冥冥,牆陰竊聽”()。
隱秘神秘
強調行動或狀态的隱蔽性,常用于暗中進行的事情。如《西廂記》中“側着耳朵兒聽,蹑着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暗含謹慎、不為人知之意。
悄悄冥冥(qiāo qiāo míng míng)是一個漢語詞語,它表達了一種幽靜、神秘的感覺。這個詞語由兩個重複的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冖”。共有11個筆畫,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悄(心,8畫)冥(冖,3畫)。
《悄悄冥冥》一詞源于《詩經·小雅·伐木》中的一句詩:“悄悄冥冥,子亦秉心。”意思是暗暗地,神秘地。它形容了心靈深處的感受,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神秘的氛圍。
在繁體字中,悄悄冥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悄悄冥冥的寫法與現在的略有不同。其中,“悄”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悄”的部首是“心”,下面是“肖”(xiāo),意為類似。而“冥”字在古代則由“冖”(mì)上面是“纟”(sī),下面是“日”(rì)。這反映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變化。
例句:
1. 山裡的夜晚總是悄悄冥冥的,沒有一絲嘈雜聲。
2. 他聽到了悄悄冥冥的腳步聲,仿佛有人在跟蹤他。
組詞:
1. 悄然 (qiāo rán):悄悄而靜谧的樣子。
2. 悄然無聲 (qiāo rán wú shēng):非常靜谧,毫無聲音。
近義詞:
幽靜、寂靜、靜谧、幽深。
反義詞:
喧嚣、吵鬧、熱鬧、喧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