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n and low person] 卑賤低下的人
雖有姬姜,無棄蕉萃。——《左傳》。 杜預注:“蕉萃,陋賤之人。”
同“ 憔悴 ”。1.形貌枯槁貌。 清 史夔 《陶靖節故裡》詩:“門柳故蕭踈,籬菊亦蕉萃。” 柳亞子 《題芷畦燕遊續草》詩:“ 長安 棋局幾時休?蕉萃行吟客子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衆昌言自由,自由之蕉萃孤虛實莫甚焉!”
(2).指卑賤低下的人。《左傳·成公九年》:“雖有 姬 姜 ,無棄蕉萃。” 杜預 注:“蕉萃,陋賤之人。” 宋 陸遊 《明妃曲》:“掖庭終有一人行,敢道君王棄蕉萃!”
“蕉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九年》的“雖有姬姜,無棄蕉萃”,杜預注釋為“蕉萃,陋賤之人”。這裡特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群,與貴族(姬姜)形成對比,強調不應因身份卑微而舍棄他人。
在清代及近代文學作品中,“蕉萃”常作為“憔悴”的通假字使用:
可通過漢典網、詩詞古文網等來源獲取更多例句。
《蕉萃》(jiāo cuì)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紅樓夢》,意為聚集在一起的蕉葉。蕉萃在現代漢語中多指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的意象。
《蕉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艹”(草字頭)部首,右邊是“攵”(方頭)部首。
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拆分為「艹攵」,其中「艹」的筆畫數為3,「攵」的筆畫數為4。
《蕉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第四十回中的描寫同學們在蕉渚上遊玩的場景中。作者使用了“蕉渚萃葉傾蓮湖,荷花葦葉一時稀”這樣的描寫,形容了蕉葉聚集在湖面上,與荷花、葦葉形成了對比。後來,人們就用《蕉萃》來表達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繁體字為「蕉萃」,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作「蕉脆」,這是由于字的形狀演變的結果。在使用過程中,「脆」變為了「萃」。
1. 人們踏着蕉萃的葉子,歡快地走過湖面。
2. 圖書館是知識的蕉萃之地,經常聚集着學生和書本。
蕉萃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來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
1. 蕉萃桑榆:指夕陽下蕉葉聚集在一起的景象,比喻事物的聚集及繁榮。
2. 花團錦蕉萃:形容花卉繁盛,多姿多彩。
近義詞包括:集聚、聚集、聚攏、聚堆。
反義詞包括:分散、離散、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