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久雨至午稍停。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一:“凡久雨至午少止,謂之遣晝。”
“遣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來源進行解釋:
根據,該詞由“遣”(舍棄)和“晝”(白天)組成,基本含義指主動放棄白天休息時間,專注于工作或學習。例如形容勤奮者“晝夜不息,遣晝攻讀”。
《農政全書》等古籍中記載,提到該詞特指久雨至午間短暫停歇的現象。明代徐光啟描述:“凡久雨至午少止,謂之遣晝”,屬于農業氣象領域的專業表達。
元稹詩作《遣晝》中,将其引申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催逐夕陽”的意象表達對白晝消逝的不舍,帶有濃厚抒情色彩。
注意:現代漢語中“遣晝”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籍或詩詞解讀,需注意區分字面義與引申義。
《遣晝》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驅趕白天,指的是将白天的時間用于休息或是慢慢度過。
《遣晝》的部首為辶,筆畫數為12畫。
《遣晝》一詞源自于古代文獻,具體來源無法考證。
《遣晝》的繁體字為「遣晝」。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常用的《遣晝》的寫法為「遣晝」,其中「遣」字的字形與現代相同,「晝」字的字形稍有差異。
他連續工作數日後,終于得到了一天的休息時間,他毅然選擇了《遣晝》。
遣晝興夜、遣晝而不仕、遣晝宿夜、遣晝而夜等。
夜晚休息、午間小憩
白天勞作、晝夜不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