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concerned about] 心中牽挂
(1).關心;挂心。 唐 李中 《送黃秀才》詩:“蟾宮須展志,漁艇莫牽心。” 茅盾 《子夜》十九:“這書,這枯花, 吳荪甫 今回是第三次看見了,但和上兩次一樣,今回又是萬事牽心,滑過了注意。”
(2).牽動心緒。 宋 蘇舜欽 《使風》詩:“長風天外來,十幅健帆開。仰首飛雲合,牽心翠竹回。”
“牽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關心、挂念
指對人或事心存牽挂,無法放下。例如唐代李中《送黃秀才》中“漁艇莫牽心”,以及茅盾《子夜》中“萬事牽心”的用法,均體現此意。
牽動心緒
形容外界事物引發内心波動。如宋代蘇舜欽《使風》詩中“牽心翠竹回”,描繪自然景象對情感的觸動。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唐詩宋詞,既有對個人志向的寄托(如“蟾宮須展志”),也有對自然景物的情感投射(如“仰首飛雲合”),體現中文凝練含蓄的表達特點。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成語典故,可參考《全唐詩》《史記》等典籍,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具體用例。
牽心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關心、挂念或擔心他人的情緒、狀況或困境。
牽心的拆分部首是牛,并且它包含了11個筆畫。
牽心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國風·周南·關睢》。後來,它逐漸成為人們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對他人的關心和憂慮。
牽心的繁體字是「牽心」。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牽心」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姐姐牽心地關注着小弟的學業進展。
2. 我很牽心地想知道他的傷勢有沒有好轉。
3. 他總是牽心地為我們的未來着想。
牽心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彙,例如:牽挂、牽絆、牽引、牽連等。
關心、挂念、牽挂都是牽心的近義詞。
漠不關心、冷漠則是牽心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