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言行淺薄的人。《孔叢子·抗志》:“有 龍穆 者,徒好飾弄辭説,觀於坐席,相人眉睫,以為之意,天下之淺人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治細辨於稠衆,非其人而盡言者,淺人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猶之論交,謂深人難交,不知淺人亦正難交。”亦謂識見短淺的人。 明 楊慎 《升庵詩話·書貴舊本》:“ 劉巨濟 收 許渾 詩‘ 湘潭 雲盡暮煙出’,今俗本煙作山,亦是淺人妄改。”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沒于前而見于後例》:“淺人不達,誤加同姓二字,殊非其舊矣。”
“淺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來形容見識短淺或言行淺薄的人,具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中較少見。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使用“膚淺”“缺乏深度”等更通俗的表述()。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漢典等來源。
淺人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才智等方面淺薄、低下的意思。指一個人的見識、修養、能力等方面都不夠深厚,表現出一種淺薄的狀态。
淺人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人”(從左至右橫寫),部首“氵”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0個。
淺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體的出處和發展曆史已經無法考證。
淺人的繁體字為「淺人」。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有一些差異。淺人在繁體字演變過程中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具體的古時候寫法已不太清楚。
1. 他是個淺人,對這個問題連基本的了解都沒有。
2. 這位學者淺人無法理解複雜的思維方式。
淺人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組成新的詞組,如:
淺人淺智、淺人淺談、淺人淺見等。
淺人的近義詞包括:膚淺、淺薄、浮淺。
淺人的反義詞包括:深人、博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