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錢塘江的意思、錢塘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錢塘江的解釋

[Qiantang River] 中國浙江省最大河流,發源于安徽省大尖山嶺北麓,經杭州灣注入東海,全長410公裡。以雄偉壯觀的錢塘潮聞名

詳細解釋

亦作“ 錢唐江 ”。 浙江 的下遊,稱 錢塘江 。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 三國 吳 韋昭 注:“三江, 吳江 、 錢唐江 、 浦陽江 。” 崔左夫 《錢塘風雨》:“ 錢塘江 的江水向上遊奔湧着,江面越來越顯得寬闊。”亦省作“ 錢塘 ”。 唐 李朝威 《柳毅》:“寡人之愛弟昔為 錢塘 長,今則緻政矣。”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初, 張公 之行, 趙元鎮 丞相以詩送之雲:速宜浄埽妖氛了,來看 錢塘 八月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境内的重要河流,古稱"浙江""羅刹江",全長約589公裡,流域面積達5.5萬平方公裡。該河發源于安徽省休甯縣懷玉山脈,經杭州灣注入東海,其名稱演變承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

從水文特征來看,錢塘江以"之"字形走向聞名,主要支流包括新安江、富春江等,在杭州閘口以下河段因強潮作用形成獨特的喇叭狀河口。這裡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前後出現的"錢塘潮"現象,潮頭高度可達3米以上,潮速約20公裡/小時,其壯觀景象符合流體力學公式$$Δh = frac{Q}{A} sqrt{frac{g}{h}}$$(其中Δh為潮差,Q為流量,A為河口截面積,g為重力加速度,h為水深)。

曆史文獻《水經注》記載"錢塘縣東有定、包諸山,皆西臨浙江",印證了"錢塘"地名源自秦漢時期杭州灣北岸的堤塘修築工程。現代地理測繪數據顯示,錢塘江河口平均年徑流量約400億立方米,含沙量0.2-0.5千克/立方米,這些數據均可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官網查詢核實。

文化層面上,錢塘江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吳越文化等文明形态,沿岸的六和塔、錢塘江大橋等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網記載,錢塘江觀潮習俗自唐宋時期形成,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其名稱和地理特征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名稱與曆史沿革

  1. 名稱演變
    錢塘江古稱“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刹江”。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宋代兩浙路、明代浙江省的命名均源于此。民國時期正式統稱為“錢塘江”。

  2. 文化地位
    作為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錢塘江流域孕育了“海納百川、敢為人先”的文化特征,對浙江文明影響深遠。


二、地理特征

  1. 源頭與流域

    • 源頭:北源為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休甯縣六股尖),南源為衢江上遊馬金溪。
    • 長度:以北源計算全長約588.73公裡,以南源計算約522.22公裡。
    • 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裡,流經安徽南部和浙江,經杭州灣入東海。
  2. 分段名稱
    上遊稱新安江,中遊富陽段稱富春江,下遊杭州段稱錢塘江。


三、自然奇觀與經濟價值

  1. 錢塘潮
    因杭州灣喇叭口地形與天體引力作用,形成“天下第一潮”,與亞馬遜河、恒河并稱世界三大強湧潮河流。

  2. 資源利用
    幹流建有新安江水電站(庫區為千島湖),兼具航運、灌溉功能,并與京杭運河連通。


四、城市發展影響

錢塘江是杭州城市擴展的軸線。南宋以來以西湖為中心,21世紀後沿錢塘江兩岸發展,推動區域經濟文化繁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天氣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倒八行書半賈襃德侯摽棄蒼翠澄潤嗔視春老呆詞膽敢點茶歸愆鬼笑窮汗絲绛衣大冠季虎饑荒靜美祲尋吉慶寄生囊積雨雲魁纍愧赧潰畔攔護厘饬吏門柳泉毛施淑姿沒咒念篾籃惱鴉牛奶杮吽呀飄轉霹靂酒裒取普浃欠肚兒親家汧國趫猛磬口梅秋标去日苦多如律令三雍上輔審曲面勢食風施予是月私感塘上行天黥天誘其衷體望違理無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