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順的意思、謙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順的解釋

謙遜恭順。《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晉書·楊駿傳》:“公以外戚,居 伊 霍 之重,握大權,輔弱主,當仰思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更謙順)您現在覺着好一點了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順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謙”和“順”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謙虛和順服的态度與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義分解及文化内涵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謙虛恭順

    指待人接物時态度謙和,言語恭敬,行為溫順。強調内在的謙卑之心與外在的順從之态的統一,常見于描述晚輩對長輩、下屬對上級的禮儀規範。例如:“侍親謙順,孝悌彰聞。”(《漢語大詞典》)

二、字義分解

  1. 謙(qiān)

    本義為虛心、不自滿。《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引申為自我貶抑以尊他人,如“謙讓”“謙遜”。

  2. 順(shùn)

    原指沿同一方向,引申為服從、依從。《廣雅》注“順,從也”,如“順從”“溫順”,強調不違逆、不抵觸的态度。

三、引申内涵

  1. 倫理關系中的德行

    在儒家文化中,“謙順”是維系人倫秩序的重要品德。《論語·學而》提倡“溫良恭儉讓”,其中“恭”與“讓”即暗含謙順之意,體現對長幼尊卑秩序的遵循。

  2. 處世智慧

    道家思想亦重視謙順,《道德經》言“柔弱勝剛強”,以謙下之态化解矛盾,如“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四、近義辨析

五、經典用例

  1. 《後漢書·列女傳》

    “班昭作《女誡》,倡‘謙順之道’,謂女子當‘謙讓恭敬,先人後己’。”

  2. 《朱子語類》卷十三

    “遇事當存謙順之心,不可恃才傲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5卷,頁387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頁1021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78
  4. 《儒家倫理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頁156-160

網絡擴展解釋

“謙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謙遜恭順,強調在态度上保持謙虛,在行為上體現順從。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構成


文獻例證

  1. 古代典籍

    • 《後漢書·列女傳》提到“淑媛謙順之人,能依義以笃好”,強調謙順是維系和諧關系的重要品質。
    • 《晉書·楊駿傳》以“謙順之道”告誡權臣應謙卑輔佐君主,體現其政治倫理意義。
  2. 現代作品

    • 曹禺話劇《北京人》中,曾思懿的台詞“您現在覺着好一點了吧”通過謙順的語氣,刻畫了人物性格中的隱忍與世故。

使用場景與近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典籍或相關文學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别義程式籌谟怆楚鏦鏦單線聯繫打死虎調經抵法斷背山沌沌渾渾遁身遠迹複合詞郛廓感悼革弊耿潔逛燈護寶都貨賂公行戒口機省隽老可不枯木死灰良幹涼亭麟文利事留質廟廷蜜的支謬采虛聲磨兜鞬木茹乃眷男華平博憑據曝獻黥夫親屬七橋問題人滿為患肉鬉山鑄生植審己度人適欲肆掠肅爽訴聞踏蹻袒裘推頓玩臣溫犀伍參憲烏戲彩娛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