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聚錢器。即撲滿。口小,錢易入不易出,故稱。 宋 範成大 《催租行》:“牀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2).喻悭吝者的錢袋。 宋 李之儀 《次韻見問》:“近免竹筒費月費,主人時亦破慳囊。”《黃金世界》第十九回:“ 建威 道:‘該總理既稱殷實,何不自解慳囊,一定要招洋股做什麼呢?’”
“悭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古代用于存錢的容器“撲滿”(類似現代儲蓄罐),特點是口小、錢易存入但難以取出。例如:
引申為形容吝啬之人不願花費錢財的行為,例如:
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來源,但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權威詞典或文獻進一步驗證。
《悭囊》這個詞在漢語中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吝啬,節約”的意思。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某種行為非常吝啬、小氣、不願意花費錢財。
《悭囊》這個詞可以分解成為擤(部首手)和囊(部首囗)兩個部分。它總共有10筆。
《悭囊》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陽貨》一文。原文是:“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其中“習相遠也”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的習慣和性格決定了他與别人的關系近還是遠,而被解釋為“悭囊”這個詞。
《悭囊》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慳囊」。
在古時候,漢字《悭囊》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所以不常見。
1. 他一向悭囊,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舍不得花。
2. 這個人太悭囊了,連給他人一點點小小的幫助都不願意。
組詞:摳門、吝啬
近義詞:吝啬、小氣、摳門
反義詞:大方、慷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