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箝默的意思、箝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箝默的解釋

閉口不言。 清 何元晉 《上嚴帥請止招郏勇書》:“帥節窵遠,耳目難周,百裡重寄,何能箝默?冒嫌附聞,尚冀密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箝默(qián m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箝”和“默”二字組合而成,意為因受壓制或恐懼而被迫沉默不語。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一、單字釋義

  1. 箝(qián)

    • 本義:夾住、約束。

      《說文解字》釋為“以鐵有所劫束也”,引申為強制控制言論或行為。

      例:箝口(封住嘴巴)、箝制(強行限制)。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參見權威辭書《漢語大字典》釋義)。

  2. 默(mò)

    • 本義:靜默、不說話。

      《廣雅》釋為“不語也”,強調無聲狀态。

      例:沉默、默然。


二、合成詞“箝默”釋義


三、權威詞典引用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因受壓制而沉默不言。”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8卷 第1023頁。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被強制保持沉默。”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3. 《古代漢語詞典》

    釋例:“箝,通‘鉗’,喻約束言論;默,不語。合指被迫噤聲。”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四、古籍用例佐證


五、現代關聯與啟示

“箝默”雖為古語,但其揭示的“言論壓制”現象在當代社會仍有警示意義。相關概念可聯繫:


綜合來源: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海》《古代漢語詞典》及《明史》《宋史》等古籍用例,未直接引用網絡資源以确保權威性。建議查閱紙質辭書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漢語大詞典》電子版)獲取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箝默”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án mò,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因害怕、壓力或不敢表達而保持沉默的狀态,即“閉口不言”。該詞由“箝”和“默”二字組成:

2.使用場景與引申意義

常用于形容在權威、輿論或特定環境下,因顧慮後果而選擇不發聲的行為。例如: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英文釋義

英文可譯為“to keep silent out of fear or pressure”,強調被動沉默的深層原因。

5.綜合釋義

該詞不僅描述表面的沉默,更隱含了被壓制或自我抑制的心理狀态。其使用多帶有批判性,暗指沉默背後的不公或無奈。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清代文獻或相關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龍陂堰讒慝成哀稱縣辰星池湯純狐打官司餓焰乏戹風癱分娩凫舫古律含宮咀征河梁攜手閡目弘懿皇雄昏滞活瓣賤酬錦翰糾偏舊窩闿圛克己複禮懇到遼衽列擊獵彥令旨樓層虜獲貿折沒了捆兒民不畏死娘家廿四史切玉刀棋迷儒臣詩牀時曲説城松脫綏甯逃免天邊外塗林讬家脫孝唯唯諾諾香火不絕絃轸霞帳洩風謝丘細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