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诳的意思、逋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诳的解釋

怠慢欺騙。 宋 洪邁 《夷堅甲志·毛烈陰獄》:“經聚落屋室,大抵皆囹圄,送者指曰:此治殺降者、不孝者、巫祝淫祠者、逋誑佛事者,其類甚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诳”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單字釋義:
    • “逋”(bū)本義為逃亡、拖欠,如《說文解字》釋“逋,亡也”,《尚書·費誓》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
    • “诳”(kuáng)意為欺騙、迷惑,《玉篇》注“诳,妄也”,《史記·高祖本紀》有“将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诳楚”。
  2. 合義引申:

    二字連用指“通過謊言逃避責任或罪責”,含欺詐與畏罪潛逃雙重語義。如明代《永樂大典》殘卷引文:“逋诳之罪,當以刑論”。

  3. 語用特征:

    該詞屬書面雅言,多見于明清法律文書及典章,現代漢語已罕用。其貶義色彩強烈,近義詞有“詐遁”“欺匿”等。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逋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拼音為bū kuáng,由“逋”和“诳”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逋:本義為“逃亡、拖欠”,如“逋逃”“逋欠”。在“逋诳”中可引申為“怠慢、拖延”。
    • 诳:意為“欺騙、迷惑”,如“诳語”“诳騙”。
      組合後,“逋诳”指通過怠慢或拖延的方式欺騙他人,或表達“怠慢且欺騙”的雙重行為。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文,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例如描述對承諾的敷衍欺騙,或因拖延而失信的行為。

  3. 補充說明
    由于“逋诳”罕見,具體語境中的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分析。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頒金半周刊不窺園暢塞大發慈悲擔驚受恐打退堂鼓點黛東抹西塗煩缛飯祝風力發電豐岐風飧水宿糞清格律詩國曆和融後衛花爆患忌歡忻奬赉叫真嘉實佳兆解疑釋結寖薄驚飈刻桷蠟槃臨機能斷啰唕蠻攀五經馬願如羊沒行止奶牙拍節偏蝕屏風疊平畫起更輕醇人次三終森陰生力審密水杉說錯絲芯桃源客騰豺讬形香島香花供養陷身閑冶小酒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