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鉗馬的意思、鉗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鉗馬的解釋

把木條橫于馬口,使不出聲。《宋書·袁淑傳》:“偃旗裹甲,鉗馬銜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鉗馬是古代軍事術語,指行軍時用器具鉗住馬口以防止其嘶鳴。《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給馬口銜枚,以禁喧嘶”,常見于描述夜間行軍或突襲戰術的文獻。例如《宋史·兵志》載:“夜襲敵營,鉗馬銜枚,潛行三十裡”,強調隱蔽行動的重要性。

該詞由“鉗”(夾制器具)和“馬”組合而成,屬動賓結構複合詞。古代軍事典籍《武經總要》中記載,鉗馬需用木制“枚”橫銜馬口,兩端系繩固定于馬耳後,屬于軍隊“夜戰五備”之一。現代研究中,軍事史學者多将其與“銜枚”并論,視為中國古代戰場信息管控技術的典型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鉗馬”是古代軍事中的一種隱蔽戰術,指用木條橫于馬口以防止其鳴叫,保持行軍隱秘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将木制器具夾在馬的口部,使馬匹無法發出聲音。這種做法常用于突襲或夜間行軍,避免被敵軍察覺。

  2. 曆史出處與用法

    • 源自《宋書·袁淑傳》中的描述:“偃旗裹甲,鉗馬銜枚”,指軍隊隱藏旗幟、包裹铠甲,同時鉗住馬口并讓士兵口含竹片(銜枚),以實現完全靜默行動。
    • 常與“銜枚”連用為“鉗馬銜枚”,強調隱蔽行軍的雙重措施。
  3. 實際應用場景
    例如提到古代軍隊“鉗馬銜枚,急速行軍”,說明這種戰術在突襲或接近敵軍時使用,以确保行動的突然性。

補充說明
“鉗馬”不僅是一種物理控制手段,也反映了古代軍事對細節的精密把控。需注意,部分文獻中“鉗馬”可能引申為僞裝被圍困狀态的策略(如),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邦論背部扁鋼猜毀乘險抵巇床貼詞海匆劇黨偶道白等閑人家佃人典坐東音豆油遏制政策鳳女台耕槃漢陰老父橫行公子灰礶悔望混渾賤斂貴出戒碑節抄稽合金黴素畸僻開花結實攬腳練練烈火哩啰哩柳耳隆邈陋室銘貊鞨奶茶能夠牌風竅穴青燐窮獨柔毫褥入刼膻腥生存世表水來伸手,飯來張口水墨圖順從束衽貪贓甜言退任帷帏幄殿汙墁閑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