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志的意思、千裡之志的詳細解釋
千裡之志的解釋
遠大的志向。《呂氏春秋·長利》:“與一舉則有千裡之志,德不盛、義不大則不至其郊。”
詞語分解
- 千裡的解釋 指千裡馬先王之千裡。;;《呂氏春秋;察今》詳細解釋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之所為, 鄭 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後漢書·公孫瓒傳》:“今吾諸營樓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千裡之志”是一個成語,指遠大的志向。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指志向高遠、抱負宏偉,常用于形容人有追求卓越或成就大事的雄心。其字面可理解為“馳騁千裡的志向”,比喻目标遠大。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長利》:“與一舉則有千裡之志,德不盛、義不大則不至其郊。”
- 部分文獻(如《宋史》)也引用該詞,如描述人物“骐骥方生,已有千裡之志”,強調自幼胸懷大志。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偏正式結構,多作主語或賓語,如“胸懷千裡之志”。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明确褒貶,但多用于褒義語境。
4.近義詞
5.示例與延伸
- 古代文獻中常以“骐骥”(千裡馬)比喻志向高遠之人,如《宋史》中以“千裡之志”形容人才華初顯時的抱負。
- 現代用法可引申為對事業、學業等長期目标的追求,如“青年當立千裡之志,不負韶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呂氏春秋》或《宋史》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千裡之志
《千裡之志》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有遠大的志向和決心,願意不怕艱難困苦地追求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千(三點水,四畫),裡(裡字頭,絲字旁,七畫),之(丿字旁,三點水,丨字旁,四畫),志(心字旁,一點,丶字旁,丨字旁,丨字旁,五畫)。
來源:《墨子·尚義》:“晏子使墨子之齊,趙子使墨子之衛,田子使墨子之衛,公子主墨子之燕,墨子皆将聘于諸侯。百裡之行,千裡之志,每志三年。”意思是說即使行程很遠千裡,也要有志氣不斷追求。
繁體:千裡之誌
古時候漢字寫法:千裡之志
例句:他年幼時就有千裡之志,現在已經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組詞:千裡迢迢、志向、決心。
近義詞:有志者事竟成、志存高遠。
反義詞:目光短淺、志氣消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