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钤勒的意思、钤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钤勒的解釋

節制約束。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黃烏喬》:“大王不能鈐勒部曲,吾來俵錢,而小鬼無禮如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钤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lè,其核心含義為節制約束,主要用于描述對人或事物的管控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來源與用法

  1.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洪邁的志怪小說《夷堅丙志》,原文通過鬼神故事暗喻管理失當的後果,體現“钤勒”的約束之義。
  2. 構詞解析:
    • 钤(qián):本義為印章或鎖具,引申為“管控”;
    • 勒(lè):原指馬籠頭,後泛指強制約束。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以權威施加限制”的意象。

語境與延伸


注意

部分資料(如)提到“指控、壓迫”等引申義,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節制約束”為核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钤勒

钤勒(qián l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钅和乚(即金和勺),總共有10個筆畫。它的發音可以分為兩個音節:第一個音節讀作“qián”,第二個音節讀作“lè”。钤勒的創建來源于古代制度,用于稱呼官職。在古代,钤勒指的是封官的銅印,代表官職的象征。

繁體字

繁體字是钤勒的另一種寫法,為“鈐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钤勒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銭勒”,在金字旁邊的銅字表示其材料和制式,而在勺字旁的勒字表示它的用途。這種古代寫法突出了钤勒的官職身份。

例句

1. 這個官員手裡的钤勒徽章熠熠生輝。

2. 經過層層考試和選拔,他終于得到了钤勒的封聘。

組詞

1. 钤印:用印章蓋文。

2. 钤文:蓋有官方印章的文字。

3. 钤章:公章,用于合法确認文件的印章。

近義詞

1. 徽章:用于标識特定身份的标志。

2. 封印:表示事物的封閉狀态或被禁锢。

反義詞

自由:沒有限制或約束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