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置兵書的櫃子。借指兵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四:“廊廟之上,恥言韜略,以櫜鞬為兇物,以鈐匱為兇言。”
“钤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kuì,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詞可見于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十四:
“廊廟之上,恥言韬略,以櫜鞬為兇物,以钤匮為兇言。”
此句意為:朝廷中忌諱談論軍事謀略,将弓箭袋(櫜鞬)和兵書(钤匮)視為不祥之物。
在古代,兵書常被視為機密,需專門保管。“钤匮”不僅指實物書櫃,更象征軍事謀略的集合,反映了古代對兵法的重視與隱秘性。
現代漢語中,“钤匮”屬于生僻詞,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日常使用較少。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兵法典籍”“軍事文獻”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代用法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北夢瑣言》等宋代文獻。
钤匮(qián kuì)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封印寶庫或獨自封鎖的庫房。
钤(钅+且),包含有金屬的意思;匮(匚+巨),表示金庫。
钤的筆畫數為9畫,匮的筆畫數為5畫。
钤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財富儲存方式。在古代,帝王常将自己的財寶封存在一個特别的庫房中,這個地方就叫做钤匮。
钤匮的繁體字為「鉗匱」。
古時候钤匮的寫法有一些變體:「銭櫃」、「鉗櫃」。
他将自己所有的珠寶都鎖在了钤匮裡。
钤章、钤印、钤匙、金匮等
保險箱、金庫、寶庫
開放、開放櫃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