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口。謂不言或不敢言。《逸周書·芮良夫》:“賢智箝口,小人鼓舌。” 漢 楊修 《答臨淄侯箋》:“《春秋》之成,莫能損益;《呂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聖賢卓犖,固所以殊絶凡庸也。”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三:“世人以饒舌掇禍者多;而 習 ( 習解 )迺以箝口喪軀。”《明史·锺同傳》:“臣草茅時,聞寺人搆惡,戕戮直臣 劉球 ,遂緻廷臣箝口。” 陳炜谟 《狼筅将軍》:“ 白棣 靠東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薩一樣。”
“箝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án kǒ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箝口」一詞的意思是指壓制言論、言論受限或被禁止的狀态,也可以指禁止别人說話或發表意見。
「箝口」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部首:「⺆」和「⺷」。其中「⺆」是由「亻(人)」組成,表示人的意思;「⺷」是由「䒑」組成,表示文化的意思。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
「箝口」詞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近現代漢字中。它的繁體字為「箝口」。
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箝口」這個詞,因此也不存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這個************一直通過控制教育系統來箝口人民的************。
2. 在這個國家,些許人不敢公開發聲,生活在箝口之下。
組詞:箝制、箝制言論、箝制新聞
近義詞:封嘴、封口、禁言
反義詞:寬口、暢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