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醫學病症名。俗稱“絞腸痧”。指霍亂之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心腹絞痛者。
2.白忙亂。《金6*瓶6*梅詞話》第八三回:“春城斷訊,路阻 藍橋 ,咫尺衾裯,有如千裡,兩人乾霍亂了一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乾霍亂漢語 快速查詢。
“乾霍亂”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乾霍亂是中醫術語,俗稱“絞腸痧”或“斑痧”,表現為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同時伴有心腹劇烈絞痛。病因多與飲食不潔、腸胃閉塞或外邪(如冷氣、污穢之氣)阻塞經絡有關。
症狀與病因
治療方向
傳統療法以通竅開閉為主,如刮痧、針灸或服用辛溫通絡藥物。
白忙亂或草率行為
在文學或口語中,乾霍亂可比喻無意義的忙亂或混亂狀态。例如《金瓶梅》中的“兩人乾霍亂了一夜”,形容無果的折騰。
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時(讀音:gàn huò luàn),指行為草率、漫不經心,如“做事不可幹霍亂”。
以上解釋綜合自權威醫學典籍及文學典籍注釋。
乾霍亂,是一個中文詞彙,可以拆分為“乾”和“霍亂”兩個部分。
“乾”字的部首是“乙”,共有五畫。
“霍亂”中的“霍”字的部首是“雨”,共有12畫,“亂”字的部首是“乙”,共有五畫。
《乾霍亂》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醫學典籍《傷寒論》,指的是“乾霍亂疾”。其中,“乾”指的是人體的精氣元神,“霍亂”則是指突然發作的急性腹瀉病。
乾霍亂的繁體字為「乾霍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乾霍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遵循了部首和筆畫的規則。
1. 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疑似得了乾霍亂。
2. 這個地區近期爆發了乾霍亂,導緻多數居民受病困擾。
乾霍亂組詞不多,因為乾霍亂本身已經是一個特定的醫學術語。但可以根據語境進行組詞,如“乾霍亂的症狀”、“乾霍亂的治療方法”等。
近義詞:急性腹瀉、乾性腹瀉
反義詞:健康、正常腸道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