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亢的意思、愆亢的詳細解釋
愆亢的解釋
久旱。《舊唐書·懿宗紀》:“而油雲未興,秋稼闕望,因茲愆亢,軫于誠懷。”《宋史·五行志一》:“帝以愆亢,責躬減膳,每見輔臣,憂形於色。”
詞語分解
- 愆的解釋 愆 ā 罪過,過失:愆忒。愆尤。罪愆。 耽誤:愆期。愆滞。 過:愆伏(天氣冷暖失調,多指大旱或酷暑,有變化無常的意思)。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亢的解釋 亢 à 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極度,非常:亢旱。亢奮。 抗,匹敵:亢禮。亢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卑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愆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愆亢(拼音:qiān kàng)指久旱,即長時間沒有降雨導緻的幹旱現象。
二、單字解析
-
愆(qiān):
- 本義為罪過、過失(如“以贖前愆”);
- 引申為錯過、耽誤(如“愆期”)。
-
亢(kàng):
- 有高、極度之意(如“高亢”“亢旱”);
- 此處取“極度幹旱”的語境。
三、文獻用例
- 《舊唐書·懿宗紀》載:“因茲愆亢,軫于誠懷”,指帝王因久旱而憂心忡忡。
- 《宋史·五行志一》提到宋太宗因“愆亢”自責減膳,體現古代君主對旱災的重視。
四、使用特點
- 語境:多用于古代典籍或正式文書,描述自然災害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氣候相關詞彙,可參考《舊唐書》《宋史》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愆亢:意義
《愆亢》是一個古代漢字,有着犯錯、過失的含義。它描述了人們犯錯誤或犯罪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愆亢》由“㔾”(㔾部)和“亢”(亢部)兩個部首組成。
拆分的筆畫為32畫。
來源與繁體
《愆亢》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源自古代文字的發展。
繁體字為「愆」和「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該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形狀包括撇、捺、豎等,可以通過蔔筮等方法研究确定。
例句
1. 他經常犯愆亢,使得他的上司對他失去了信任。
2. 經過深思熟慮,避免愆亢是我們應該做的。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愆尤(過錯)、亢奮(興奮)。
近義詞:過失、失誤。
反義詞:得當、正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