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戗堤的意思、戗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戗堤的解釋

[shore up a dike] 搶救滲漏或加強堤壩時,于堤坡外面加幫的堤。其頂低于正堤頂,頂面叫“戗台”

詳細解釋

在正堤外面加幫的堤。其頂低于正堤頂,頂面叫戗台,也稱馬道。《人民日報》1981.1.5:“ 葛洲壩 大江截流戗堤勝利合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戗堤是水利工程中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截流、圍堰施工或堤壩加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定義與結構特點

  1. 基礎概念
    戗堤指在正堤外側加築的輔助性堤體,頂部低于主堤,形成“戗台”(也稱馬道),主要用于增強堤壩穩定性或截流施工。

  2. 材料與施工
    通常采用石碴料、混凝土預制塊等填築,通過“進占”方式逐步向水中推進,最終形成橫跨江河的透水堰體。

二、功能與用途

  1. 搶險加固
    當主堤出現滲漏或需加強時,戗堤作為支撐結構分擔水壓,防止潰堤。

  2. 截流與圍堰
    在水利樞紐工程中,戗堤是截流施工的核心部分。例如葛洲壩工程中,先建戗堤合龍截流,再逐步加高形成正式圍堰。

三、實際應用案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水利工程專業文獻或權威報道。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戗堤

戗堤(qiàng dī)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戈和土,共有11畫。在繁體中寫作戗堤,讀音與簡體相同。

來源

《戗堤》一詞來源于古代關于治河的詞彙。在古代,為了防止河流泛濫,人們修建堤壩來控制水流,戗堤就是指修建河堤時所用的石塊。在現代漢語中,戗堤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物高大險峻。

繁體

該詞在繁體字中寫作「戗堤」,拆分的部首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由「戈」和「戈」組成。而「堤」的古字形為「埊」,由「土」和「田」組成。相比現代字形,古時候的字形更加古樸簡潔。

例句

1. 這座戗堤修得很結實,能有效地阻擋洪水的威力。

2. 這座山的戗堤高達千米,通往山頂的路十分險峻。

組詞

構成戗堤的兩個字都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詞:

1. 戗室(qiàng shì):指高大險峻的室内空間。

2. 堤壩(dī bà):指用于防止水流泛濫的土石結構。

近義詞

與戗堤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戗室、堤壩等。

反義詞

與戗堤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