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沖的意思、謙沖的詳細解釋
謙沖的解釋
[modest]謙虛
念高危則思謙沖。——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詳細解釋
見“ 謙沖 ”。
亦作“ 謙沖 ”。猶謙虛。 三國 魏 曹操 《報荀彧書》:“前後謙沖,欲慕 魯連 先生乎?” 宋 蘇轼 《賜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辭免冊禮允诏》之一:“雖莫稱朕所以極褒崇之心,而将使卿庶幾獲謙沖之福。” 唐弢 《橋》:“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紹 黃承彥 ,一個和藹,謙沖,潔身自好的老人。”
詞語分解
- 謙的解釋 謙 (謙) ā 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謙下。謙讓。謙沖(謙虛)。謙和。謙卑。謙厚。謙遜。謙恭。謙虛。謙受益。 滿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沖的解釋 沖 (⑦沖??衝) ō 用水或酒澆注,水撞擊:沖茶。沖劑。沖洗。沖蕩。 向上鑽,直上:沖騰。沖入雲霄。 破解不祥:沖喜。 空虛,謙虛:“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沖挹(?)。謙沖。 幼小:沖昧。沖弱。沖齡
網絡擴展解釋
“謙沖”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qiān chōng
- 含義:指謙虛謹慎、自我克制的态度,強調内心平和而不自滿。
- “沖”的特殊含義:此處“沖”并非“沖突”,而是取道家“虛靜、謙和”之意,與“盈滿”相對(出自《道德經》“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二、出處與用法
-
經典文獻
- 唐代楊炯《大周明威将軍梁公神道碑》:“率志謙沖,得乎所性。”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 《晉書》中以“謙沖”形容人謙虛和順的品性。
-
近現代引用
- 魯迅在雜文中曾用“謙沖”描述君子自省克己的态度(參考《橋》相關評述)。
三、哲學内涵
- 道家關聯:與“虛靜”“卑以自牧”的修身理念相通,體現自我克制、不争不顯的處世智慧。
- 辯證關系:如“大盈若沖”,強調内在充實者往往外顯謙和,與“滿招損,謙受益”相呼應。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描述人的品德修養。例如:
- “他身居高位卻謙沖自牧,深受敬重。”
- 可結合“謙沖自牧”作為成語使用,意為以謙虛态度自我約束。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谏太宗十思疏》及道家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謙沖》是什麼意思
《謙沖》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謙虛而勤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謙沖》的部首是“讠”和“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謙沖》一詞來源于《莊子·德充符》篇,指的是一個人既謙虛又勤奮。在修養培養方面,取得了謙虛和刻苦奮進的平衡。
繁體
《謙沖》的繁體字為「謙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謙字的寫法比較特殊,它的上面有一個額外的“人”字旁,形狀類似于一個小人彎腰鞠躬的樣子,表示謙虛的意思。沖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他對自己的成就十分謙沖,總是把任何成功都歸功于團隊的努力。
謙沖的态度使他不斷進步,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組詞
謙和沖都可以作為獨立的字詞,與其他字詞組合使用,例如:謙虛、謙和、沖刺、沖動等。
近義詞
謙沖的近義詞包括:謙讓、謙遜、刻苦、努力。
反義詞
謙沖的反義詞包括:驕傲、自負、懶散、消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