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de;conceal] 隱匿;潛藏
潛伏部隊
亦作“潛伏”。隱藏;埋伏。《逸周書·時訓》:“苦菜不秀,賢人潛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以大兵潛伏於 阜陵 俟之, 淩 覺而走。”《北史·拓拔順傳》:“長子 朗 ,時年十七,枕戈潛伏積年,乃手刃 康奴 ,以首祭 順 墓,然後詣闕請罪。” 楊朔 《萬古青春》:“天一黑,部隊便在預定的潛伏地帶移動。”
“潛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使用場景
三、例句與引用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
“潛伏”既可用于具體行動(如軍事隱蔽),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疾病潛伏期)。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醫學案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潛伏是一個形容詞,指隱藏或秘密存在,等待時機或機會行動的意思。
潛伏的部首是水(氵)和人(亻),是由水放在人的下面,表示在水中隱藏或潛入水中。潛伏的總筆畫數是14。
來源方面,潛伏源自古代漢字,是由“潛”和“伏”兩個字合并組成。潛的意思是隱藏,隱匿,伏的意思是埋伏,隱藏。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潛伏的含義。
在繁體中,潛伏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潛伏」。
在古時候,潛伏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古代漢字“伏”曾以侯文郎的書法形式出現,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
以下是一些潛伏的例句:
1. 他們對敵人進行了潛伏,并在夜晚襲擊了他們。
2. 這個特工經過潛伏,成功獲取了重要情報。
潛伏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潛伏力量、潛伏行動、潛伏狀态等。
與潛伏有相似或近義的詞有隱藏、潛藏、潛行等。
與潛伏相對的反義詞是顯露、暴露、公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