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婚嫁禮儀之一。求婚時男方向女方贈送币帛等禮物。 明 徐渭 《謝督府胡公啟》:“明公寵以書記,念及室家,為之遣币而通媒,遂使得婦而養母。”
“遣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ǎn bì,指古代婚嫁禮儀中的環節之一,即男方在求婚時向女方贈送币帛等禮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或查閱明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遣币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錢來支付或贈送給他人。在古代文獻中,遣币一詞常常用來形容朝廷派遣使者給予外國使節或官員的禮物。
遣币的部首是辶,并且它屬于六筆畫的漢字。
遣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是唐代文學家沈括所著的一本雜著。在《夢溪筆談》中,遣币的含義是指給予外國使節的禮物。
在繁體字中,遣币的寫法為「遣幣」。
古代漢字中,遣币并沒有統一的寫法,其形狀和現代有所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遣币的寫法為「遣幣」。
1. 朝廷為了表示對外交使者的重視,遣币以示禮節。
2. 據史書記載,古代朝廷常常會遣币給各國外交使節。
1. 遣送:指派遣或送出某人或某物。
2. 币值:貨币所代表的實際價值。
3. 授币:授予或發放金銀币。
1. 贈送:給予禮物或財物。
2. 供給:提供給他人使用。
收币:收取款項或收回已經發放的貨币。
【别人正在浏覽】